![]() |
超市所售日化用品成分列表中大多未見“人造麝香”
????人造麝香:奪命芬芳?
????網傳其致癌致不育并非空穴來風,多國早已列為危險品
????閱讀提示
????連日來,一則“空氣清新劑中所含人工麝香或影響人類生育”的消息在網上不斷翻飛。一波從某網站探索頻道開始的人造麝香“疫情”,在短時間內迅速蔓延至洗發液、香水、漱口水、剃須膏等整個日用品行業,這種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人造麝香究竟是何面目?如何“蛻變”為殺手?記者進行了調查。
【調查】
超市洗化用品多未標注使用人造麝香
連日來,記者奔走于鄭州市區華潤萬家、家樂福、丹尼斯、世紀聯華、易初蓮花5家超市,遍尋洗發液、花露水、香水、香皂等日化用品的成分表,試圖找到網文中的“人工麝香”。
在農業路和中州大道交叉口的易初蓮花店和汝河路世紀聯華店,記者發現,除了上海某公司旗下的一款花露水品牌系列產品在其成分表中明確寫有“人造麝香”外,其他國內諸多品牌的洗發液、去垢劑、化妝品、洗衣液、香水、漱口水、剃須膏等日化用品中,找不到“人造麝香”字樣,成分標注大多顯示“香精”。而在諸多品牌的空氣清新劑中,只有使用說明,沒有標注成分。
被訪的5家超市日化用品區售貨員均向記者表示,從未聽說過空氣清新劑中含有有害物質。除了丹尼斯超市外,其他4家超市售貨員不知人造麝香為何物。
那么,人造麝香究竟是什么東西?
記者走訪鄭州大學化學系分析測試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張書勝教授得知,人造麝香雖然帶有“麝香”字眼,但大多與天然麝香完全不搭界。人造麝香是一個具有芳香氣味的化合物的“團體”稱呼,是天然麝香的廉價替代品。香皂、牙膏、漱口水、洗手液、沐浴露、洗發水、洗面乳、柔順劑、化妝水、剃須膏、洗衣液、空氣清新劑等產品中,都有人造麝香的影子。“這種化合物多數有毒并已在諸多研究中被證實有致癌風險。”
針對空氣清新劑,張書勝說,目前市場上銷售的空氣清新劑有氣霧型和噴霧型兩種,但基本上都是由乙醚、香精等成分組成。空氣清新劑有兩大明顯缺陷:不能清潔空氣,侵害神經系統。首先,某些化學成分本身就污染空氣。其次,芳香劑侵害人的神經系統,刺激呼吸道黏膜。“它只是通過散發香氣掩蓋異味,給人一種空氣已被凈化了的錯覺。”
【專家】
人造麝香影響免疫系統,多國早已禁用
資料顯示,天然麝香是雄麝鹿的肚臍和生殖器之間的腺囊的分泌物,可以入藥也可以制成香料,取1公斤麝香需要獵殺30到50只麝鹿。2003年年底,瀕臨滅絕的麝鹿被國家列為一級保護動物,麝香也由此成為國家重點、計劃管理物資。麝香的國際貿易更是被嚴厲禁止。于是,人造麝香開始出現,其合成方法極其復雜,原料是石油。
據張書勝教授介紹,從1926年至今已出現108種類似于麝香的化合物,只有11種實現了商品化。目前,人造麝香根據結構不同主要分為三大類:硝基麝香、多環麝香、大環麝香。其中,前兩者的結構與天然麝香完全不同,大環麝香則與天然麝香相近,但因提取成本極高,商用的不多。最早取代天然麝香并在日常生活中用得最多的是硝基麝香,硝基麝香中用量最大的是“二甲苯麝香”和“酮麝香”。酮麝香的香氣質量比二甲苯優雅,一般被用作定香劑來調制化妝品和皂用香精。
在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周啟星教授看來,人造麝香就是工業香料添加劑,用于日用化工行業緣于兩個原因:一是具有特殊香味,如動物氣味、花香味和水果香味等;二是提香和定香能力較好。
但很快,科學家們又發現,人造麝香給人類健康帶來了很多危害,于是將其叫停。
最早明確提出在化妝品、洗滌劑等日化用品中禁用人造麝香的是日本。1993年,日本首次在母乳和脂肪組織中檢測出人造麝香殘留,認為人造麝香有擾亂內分泌和影響生物荷爾蒙正常發揮作用等副作用,并致癌。1995年,葵子麝香也遭歐盟全面禁用;從1998年起,傘花麝香和西藏麝香也被禁止在化妝品中使用。
挪威2008年開始禁止在消費品中添加18種有害物質,其中就有用量最多的二甲苯麝香和酮麝香。
2008年6月,歐盟化妝品法規又將二甲苯麝香與酮麝香劃為“限量使用”之列,未來五年內將被“全面禁用”。
《歐盟風險評估報告》在以老鼠為對象的實驗中,發現當二甲苯麝香攝取量達到170mg/每公斤體重(公鼠)和192mg/每公斤體重(母鼠)時,老鼠患肝腺瘤和癌癥的幾率大大提高。即使是攝取量約為上述的一半,也足以使肝臟發生癌變,歐盟將其列為“潛在人類致癌物”。
但在國內,記者在公開資料中能查到的,只有1999年國家關于葵子麝香的禁令。記者發現,在市場上,目前大量使用的仍是二甲苯麝香和酮麝香,產地多分布在山東、江蘇、天津和上海。
8月10日~11日,記者分別致電山東以及天津共3家化工企業得知,二甲苯麝香銷量最大,酮麝香次之。
張書勝認為,日化行業中使用哪種麝香的決定因素只有一個:成本。最普及的二甲苯麝香最便宜。
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一位研究員告訴記者,人造麝香的致病機理是皮膚吸收、體內富集。人體主要通過肌膚和空氣兩個途徑吸收它。“使用化妝品、香水和洗發液時,麝香化合物的一部分就留在了人體上,直接與皮膚接觸。進入體內后造成肝腎負擔加重進而影響免疫系統,慢性危害會造成畸胎及腫瘤。”
據介紹,人造麝香在25歲~35歲人群體內蓄積的濃度最高,人體代謝此類化合物的過程非常緩慢。
【現狀】
我國對其毒理研究還很滯后
采訪中,多位受訪專家表示:日化用品尤其是一些不合格的劣質香水中所含人造麝香能使人類細胞對外來有害物質的防御能力完全喪失。
據了解,制造芳香劑至少需要5000種化學成分,只有不到20%做過毒性試驗,結果都含有毒性,被不少國家列為危險品。已有研究發現芳香劑的化學成分對皮膚、肺和大腦的危害尤為顯著。
河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婦女體內蓄積的人造麝香等化學毒素能導致癌癥、心臟病、糖尿病、哮喘、過敏性反應、肥胖癥、激素紊亂和胎兒畸形等多種疾病,在體內積存還會影響下一代的腦神經發育。”他同時表示,我國對人造麝香的毒理研究還很滯后,現有的數據多來自國外。
據他介紹,去年3月,奧地利維也納醫藥大學環境健康研究所檢測人員從53名超過50歲的女性身上抽取血樣發現,89%的樣本中有佳樂麝香,62%的體內有二甲苯麝香。“年紀較大的婦女血液中人造麝香濃度更高,也許跟長期使用護理品有關。”
人造麝香的身份界定很模糊,用于食品是香料,用于化妝品和洗滌劑則是香精。
按照國內有關規定,香精在肥皂中用量為0.03%~0.15%,去垢劑中0.003%~0.015%,香水中0.2%~0.5%,香脂和洗液中為0.01%~0.05%。但普通消費者很難從國內的商品標注上看到該物質的含量,而毒性測試量化目前也有一定難度。
【擔憂】
危害環境,已成新型污染物
記者致電杭州佰標檢測技術中心被告知,他們大多接受的是重金屬、甲醛和有機化合物等的檢測,對洗滌用品中人造麝香含量的檢測并不多。
周啟星教授還兼任環境污染過程與基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作為我國污染生態專家,他更關注人造麝香大量使用對環境的污染。他說,人造麝香作為一種新型污染物持續不斷地輸入環境,難降解,易生物富集,對水生生物和人體均呈現一定的生物毒性。研究表明77%的人造麝香經使用后進入生活污水,通過污水系統進入污水處理廠,隨著污水污泥的再利用而重新進入環境。
“以前人們一直認為麝香化合物對生物和環境沒有毒性,現在這種觀點已經受到懷疑,早在1994年,國外就有研究數據表明,人造麝香能誘導其他毒性物質使其毒性增強。”周啟星說,目前,國內有關機構在水體、污泥、大氣和人體脂肪組織中均已檢測到了人造麝香,其對環境的污染主要是城市生活污水、污泥和垃圾填埋。
“人造麝香甚至可以通過大氣環流遷移到地球偏遠的極地地區,導致人造麝香在全球范圍內擴散,增加了進入環境介質、生態系統、食物鏈和食物網的可能性,最終受害最深的還是處于食物鏈頂端的人類。”周啟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