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于海(化名)對此不以為然。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當年張家界某路段招標時,他遞交了投標書,但直到招投標結束,也未接到任何通知。事后,一位官員告訴他,中標者背景非比尋常。多人向《中國新聞周刊》證實,此工程中標者確與趙小明熟識。
無獨有偶。2009年,于海參與了另一個工程的招標,直到工程完工,他也沒有收到答復。《中國新聞周刊》查閱湖南建筑信息網確認,該工程的中標價格為395.85萬元,而于海的報價為190萬元。“這個工程的成本也就80萬。”已從事10余年拆除工程的于海說,他曾給趙小明打電話、發短信來討說法,亦沒有回復。
于海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大城市的招投標,組織者會邀請投標方開會,招標方有時也會找投標方單獨談話,商議價格,而“張家界的工程不要說開會,連個通知都沒有。”
關于張家界的市政工程有“貓膩”的傳聞也在進一步發展。
2007年,張家界修建澧水防洪堤,其護欄的造價成本僅每米450元,但中標者的報價則是每米1780元。另據有關人士向《中國新聞周刊》透露,今年5月,涉及此案的張家界市原水電局局長等三名處級、兩名科級干部被捕。
一位不愿具名的當地資深媒體人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趙小明給張家界帶來全新的變化有目共睹,其經營城市的能力遠高于其他官員。在他看來,龔厚欽是個好人,但卻不是一個好官。“不論結果如何,我們只希望張家界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他說。
然而,事情遠沒有結束。8月10日,龔厚欽收到湖南順天建設集團的律師函。律師函稱龔舉報內容與事實嚴重不符,該集團承建的“四路”均按有關法律法規進行招投標;張家界市長趙小明妻子與該集團無任何業務往來,未擔任任何職務,未以該集團名義參與任何工程及業務,順天集團也未通過她開展任何業務。
該集團辦公室主任戴偉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龔厚欽已侵害其聲譽,他們已收集93頁證據,于17日以侵犯法人名譽權向法院提起訴訟。
《中國新聞周刊》試圖聯系趙小明本人,但秘書以領導開會為由婉拒。張家界市委宣傳部一位主任亦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此事新聞性太強,對張家界發展和穩定很不利,在上級部門調查結論公布前,不宜回應。”
“不懂政治”的龔厚欽并不關心是否惹上官司,他希望上級紀檢部門盡快調查,公布調查結果。自從他在張家界公眾論壇的ID被封后,他注冊了微博,一夜之間粉絲增加了600多人。
“看著網友的留言,我才發現,自己并不孤單。”他說。(劉子倩 孔令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