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400多輛滿載土石方的墨綠色載重卡車,一輛接一輛地沿著專用公路從十公里外的山區料場駛向海邊,將石料填入海中。這些卡車沒掛車牌,只有編號,每臺車配備兩三名司機,人休車不休,來回往返,晝夜不息。 這是山東龍口,按照當地官員的說法,這里填海的土方量堪與三峽截流相當。在這個煙臺市的縣級市,正在興建中國最大的離岸人工島群。三年之后,一塊面積超過35平方公里的陸地將從龍口灣浮出海面。 龍口只是縮影,山東半島乃至整個渤海、黃海沿岸的填海造地運動正在大規模展開。從東營、濱州、濰坊到煙臺、威海、青島、日照,無一例外制訂了宏偉的規劃,有的建設正如火如荼。 擁有3345公里海岸、占全國海岸線六分之一的山東,是2010年啟動的三個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試點省份之一,目前正在加快推進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圈的建設。向海洋要資源,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成為山東省乃至整個沿海區域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其中打頭陣的,是“向海洋要土地”。隨著宏觀調控下土地指標收緊,填海造地高達數十倍的收益催生出了地方政府極大的填海造地熱情。由于填海造地不涉及拆遷補償,不易引發矛盾,填海成本亦遠低于招標土地,且審批程序便捷,只需海洋局和環保局點頭即可,政治風險也小得多,因此備受地方政府、開發商青睞。 在多方利益強驅之下,填海造地對遠期生態的影響很難成為主要考量,基本讓位于經濟的發展需要。在這場規模宏大的造地運動中,收益顯而易見,但后果和代價也許要很多年后才能看到。 向海洋要土地 從地圖上看,從龍口灣北部凸起的屺坶島向南,其海岸線呈耳廓狀,規劃中的離岸人工島群大約位于“耳垂”處,北起龍口港主航道南約2公里處,南至龍口招遠海域分界線,東起現有海岸線向西填海造島。 2010年春天,龍口市政府及當地民營企業南山集團開始征收用于建造人工島群的養殖海域,并于當年10月正式拉開了填海工程。 人工島的建造方法,是將龍口境內的一座荒山填到海里去。據當地國土部門測算,荒山可提供土石方約5.4億立方米,足夠滿足人工島群建設約3億立方米的土石需求量。這個造島計劃總投資約100億元。財新《新世紀[16.78 0.18% 研報]》記者于8月中旬來到龍口海岱鎮,從這里的采石料場通往填海工程現場的路口戒備森嚴,除了工程車輛,外人很難進入。 龍口市政府、藍色經濟辦公室、國土局、海洋與漁業局等相關部門都拒絕了財新《新世紀》記者的采訪,不愿透露目前的填海進度、投資額和未來土地的建設規劃。龍口市委宣傳部一位工作人員稱,“對于填海,上級領導要求建設期間不宣傳?!必撠熑斯u項目建設的南山集團也不愿透露投資、規劃的細節。 從公開信息看,龍口的填海計劃規模為80平方公里,分三期:一期填海約35平方公里,位于龍口港主航道以南海域,采用人工島式填海造地,重點發展臨港高端制造業和高附加值關聯產業;二期填海15平方公里,擴大龍口港規模,形成大型深水綜合性現代化碼頭;三期填海30平方公里,位于屺坶島以北海域,采用人工島式填海造地,重點發展能源化工及相關物流業。 現在獲得批復并已開始建設的是一期工程。2010年5月5日,龍口人工島群工程區域用海規劃獲得國家海洋局批復,批準用海面積44.29平方公里,其中填海面積35.23平方公里,是國內批準建設的最大海上人工島群,包括六個離岸人工島和一個突堤式人工島。 龍口預計在2014年完成人工島群圍填海工程,在2020年打造為投資1000億元、產值3000億元的現代化海洋產業基地,同時將成為一個能容納10萬人就業、30萬人居住的海上新城。龍口市去年的GDP為680億元,這意味著未來人工島群的產值相當于再造四個龍口市。 和龍口同屬煙臺地區的海陽、招遠、蓬萊、萊陽、牟平等地也都有類似的集中用海、填海造地計劃。 毗鄰煙臺的威海市,其下轄縣級市文登也向國家海洋局上報了集中用海方案,填海面積近30平方公里,規劃至2020年。文登市海岸線長156公里,近幾年在沿海區域著力打造“南海新區”。新區位于小觀鎮,2007年開始建設,規劃160平方公里,其中建設用地90平方公里,計劃建成五大產業基地,規劃近期人口規模達10萬人,遠期30萬人,將建設成為文登的副中心城市。 整個山東沿海,特別是渤海區域,已經規劃了多個集中集約用海項目。2011年1月5日,《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獲國務院正式批復。根據規劃,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包括九大核心區,即九個集中集約用海區域:丁字灣海上新城、濰坊海上新城、海州灣重化工業集聚區、前島機械制造業集聚區、龍口灣海洋裝備制造業集聚區、濱州海洋化工業集聚區、董家口海洋高新科技產業集聚區、萊州海洋新能源產業集聚區、東營石油產業集聚區。 初步測算,到2020年,九大核心區集中利用海陸總面積約1600平方公里,其中近岸陸地600平方公里,填海造地420平方公里,高涂利用180平方公里,相關聯的開發式用海400平方公里,相當于在海上新造出一個陸域大縣。 各地“胃口”超規劃 何謂集中集約用海?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原副廳長、海洋專家王詩成解釋說,“就是填海造地、建設人工島”。他透露,山東省規劃的“九大十小”集中用海區域,將陸續報批實施。根據填海面積、涉海項目、投資規模、產業特色等因素,集中連片建設用海50平方公里以上,投資額1000億元以上的區域,劃為“大集中區 ”;集中連片建設用海5平方公里以上,投資額200億元以上的區域,劃為“小集中區 ”。 和藍色區域經濟規劃一致,山東省“十二五”規劃提出的填海造地規模也是420平方公里。但實際上,山東半島沿海各地市的“胃口”遠不止此。以文登為例,其張家埠新港規劃面積即達46平方公里,預計填海延伸35至40公里,還計劃在淺海區域打造一個總規劃40平方公里的大型臨港產業園。國家級海域使用論證評審專家、中國海洋大學教授吳建政曾向媒體透露,“文登南海新區第一次160平方公里的用海方案沒有通過,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預審會時壓到了30平方公里,這還要通過論證,審批的時候可能還要縮。” 龍口市規劃的80平方公里填海造地規模,獲批的也僅是一期的35平方公里。另外,位于海陽、萊陽、即墨三市交界處的丁字灣,海灣面積約143平方公里,規劃中的丁字灣海上新城也是山東九大集中用海區之一,核心區規劃涉及海域面積60平方公里,未來也將填海建造人工島群。周邊三市更是依托丁字灣,各自做出了30至100平方公里不等的臨灣新城規劃。 正在報批的《濰坊濱海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2009-2030)顯示,其濱海區域規劃建設的規模達到了470平方公里。其中,以居住、旅游度假為主的濱海水城規模為150平方公里,以工業園為主的四大園區規??傆?20平方公里。濱海水城即山東九大核心區中的濰坊海上新城,僅濱海生態旅游度假區規劃的填海面積就達到25平方公里。 據財新《新世紀》記者不完全統計,“九大核心區”公開或上報的填海造地規劃已超出山東省計劃的420平方公里,如果再算上尚未披露的規劃以及十個“小集中區”,山東半島填海造地規模的數字將更為可觀。 “這輪向海洋發展的熱潮堪稱空前,我個人感覺沿海各地邁的步子有些大?!敝袊Q蟠髮W海洋發展研究院教授劉洪濱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說。 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相關負責人則向財新《新世紀》記者透露,九大集中用海區域都將根據產業需要建設大小不一的人工島,未來會形成九大人工島群。據財新《新世紀》記者了解,除了龍口的人工島群首個獲批之外,蓬萊的人工島項目也已通過山東省預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