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IBM CEO奧佩爾未收購微軟 Digital CEO基爾代爾未向IBM 授權CP/M系統 20世紀70年代末期,IBM工程師開始研制頗具傳奇色彩的5150 PC,這款PC如今剛剛度過30歲生日。但要運行5150,IBM首先需要一款操作系統。當時,Digital Research的CP/M是唯一一款非常適合5150的操作系統,包括Osborne和Kaypro在內的許多早期PC都采用這款操作系統,它們在這個規模小但增長迅速的行業具有重要市場份額。 1980年,根據CEO約翰·奧佩爾(John Opel)的指示,IBM試圖與Digital Research創始人、CEO加里·基爾代爾(Gary Kildall)取得聯系,尋求獲得在5150和IBM將來開發的電腦上使用CP/M操作系統的授權。但雙方的談判并未達成一致意見,IBM轉而尋找其他潛在合作伙伴。 微軟的比爾·蓋茨(Bill Gates)、史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和保羅·艾倫(Paul Allen)預感到這或許會是一個機遇,于是就與西雅圖電腦產品公司(Seattle Computer Products)取得了接觸,后者的x86-DOS采用與CP/M 86-DOS一樣的命令解釋程序。微軟僅以75萬美元的低價就收購了x86-DOS及其永久使用權,并將其更名為“DOS”。在與IBM達成幾乎前所未聞的非獨家授權協議后,微軟經過數十年的發展,一躍成為PC軟件行業的領導人。 微軟賣出了數千萬份MS-DOS授權,微軟圍繞Windows及其相關后續產品構建了增長強勁的軟件業務,在這項業務的推動下,微軟成為行業巨頭。Digital Research本可以獲得相同的授權協議,而IBM本可以對MS-DOS提出更為苛刻的授權條款,或直接收購上述兩家公司的一家。但IBM并沒有這樣做。Digital Research的CP/M系統地位日漸衰微,該公司最終試圖模仿MS-DOS開發自有操作系統DR-DOS。 盡管DR-DOS在技術上較微軟的操作系統有許多改進,但仍然存在致命缺陷。最終,DR-DOS被Novell收購,接著又被轉賣給Caldera,后來成為SCO的資產。由于操作系統市場競爭激烈,Digital Research CP/M逐漸退出這場競爭,同時也最終迫使IBM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和21世紀初期退出了PC業務。
![]() 奧斯本電腦公司創始人亞當·奧斯本 2.奧斯本提前宣布開發新一代產品 作為奧斯本電腦公司的創始人、CEO,英國電腦先驅亞當·奧斯本(Adam Osborne)開創了便攜式電腦行業的先河,率先推出了搭載CP/M操作系統的Osborne 1電腦。但是,奧斯本在1982年迫不及待地推出了第二代電腦Executive OCC-2。翌年,他又公開談論起了更新款的Vixen電腦。 如今,很少有人會記得亞當·奧斯本以及他對PC行業的建立所做出的重大貢獻。許多讀過這篇文章的人在Osborne 1上市時甚至沒有出生。但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奧斯本效應”(Osborne Effect),奧斯本的名字就與這個電腦史上的一個特別事件永遠地聯系在一起。 由于奧斯本電腦公司總是提前宣布將推出更新、更好的產品,消費者都對當時正在銷售的Osborne 1電腦不感興趣,導致產品積壓賣不出去。盡管奧斯本電腦公司具有許多優勢,如將應用和操作系統與其銷售的電腦產品綁定,但該公司仍面臨著來自Kaypro、蘋果和IBM等公司的激烈競爭,所以奧斯本的日子更加不好過。到1983年11月,奧斯本電腦公司最終宣布破產。這個案例被商學院列為了經典教案。
![]() 惠普CEO普拉特 3.惠普CEO普拉特與英特爾合作開發安騰處理器 20世紀80年代末期,惠普認定該公司面向企業級服務器推出的PA-RISC系統架構會遭遇性能優化限制,于是開始開發新一代系統架構VLIW(超長指令字)。1994年,惠普CEO劉易斯·普拉特(Lewis E. Platt)認為,公司自己運營微處理器生產廠的成本太高,遂決定停止生產和研發PA-RISC芯片,關閉自己的微處理器生產廠,轉而與英特爾合作生產這種新型64位VLIW芯片(即IA-64芯片)。 2001年,經過7年的研發和幾十億美元的資金投入,惠普和英特爾最終發布了這款名為“安騰”的處理器。不過,由于在最為常見的商業應用中與更便宜的x86芯片相比性能更低劣,安騰處理器因此遭遇如潮惡評,還有了一個“Itanic”的綽號。IA-64在執行x86指令時速度同樣非常慢。 最終,AMD和英特爾開發出了64位x86系統,一旦整合到HPC架構,這種系統的性能輕而易舉就超出了相同配置的IA-64系統,同時成本還遠低于IA-64。IBM和Sun繼續針對高端服務器開發POWER和SPARC架構,蠶食了惠普高端市場的大部分份額。盡管戴爾和IBM等廠商也曾暫時引入和銷售搭載安騰處理器的系統,但不久便停止生產這種系統。戴爾一位高層甚至在公開場合將這款產品稱為是“沉重負擔”。 更為糟糕的是,2002年惠普在與康柏合并時,也逐步停產了康柏旗下當時已在高性能計算環境中取得一定成功的64位Alpha RISC芯片。4年前,康柏在收購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公司時,也一道獲得了后者64位Alpha RISC芯片和Windows NT/Digital UNIX服務器的所有權。惠普與康柏高層均認為,在兩家公司合二為一后,這項業務與惠普原有業務重疊,同時英特爾也在開發IA-64芯片,于是Alpha RISC這個更為成熟、得到更多支持的平臺被淘汰。 針對安騰處理器而非惠普HP/UX UNIX的第三方操作系統開發現在事實上已不復存在,微軟也不再生產IA-64版本Windows Server。安騰處理器被Linux Kernel Project認為是一個過時的架構,不再得到紅帽、SuSE、Debian和Ubuntu等主流Linux發布渠道的踴躍支持。現在,只剩下惠普一家公司還在銷售搭載安騰處理器的服務器,甲骨文最近宣布不再給安騰處理器開發相關軟件。
![]() 惠普CEO費奧莉娜 4.惠普CEO費奧莉娜決心收購康柏 與英特爾合作開發安騰處理器使惠普本就處境不妙,而2001年惠普CEO卡莉·費奧莉娜(Carly Fiorina)決定以250億美元收購康柏的重磅交易,更是將這家公司推向深淵。當時,包括惠普董事、公司聯合創始人之子沃爾特·惠勒特(Walter Hewlett)在內的很多大股東都反對這筆交易,惠勒特甚至還發起了“代理人戰爭”,試圖阻止這項交易。 他們反對的主要理由是,康柏與惠普有許多重疊的產品線,收購康柏可能會讓惠普涉足利潤率更低的PC業務,而惠普主要競爭對手IBM當時正在退出這項業務。然而,費奧莉娜固執己見,最終完成了收購康柏的交易。結果,在費奧莉娜任職期間,合并后的新惠普市值縮水一半,并大量裁員。2005年,費奧莉娜被迫下臺。 自合并康柏以來,惠普遭遇了許多問題,如業務計劃未取得預期效果,收購3COM、EDS等公司的理由牽強,同時還深受管理層效率低下的困擾,其中,兩次重大道德丑聞迫使公司董事長帕特里夏·鄧恩(Patricia Dunn)和CEO馬克·赫德(Mark Hurd)先后辭職。如今,由于在激烈競爭中虧損嚴重,惠普正考慮剝離收購康柏所獲得的PC業務。
![]() 微軟CEO鮑爾默 5.微軟CEO鮑爾默Windows Vista項目決策失誤 提到Windows Vista,許多人的反應可能會十分復雜:嘆息、竊笑或不屑。Windows XP的生命周期本來不會像現在這么長。2001年Windows XP剛一上市,微軟便展開了研發代號為“Longhorn”的新一代操作系統的工作。隨著時間推移,Longhorn的功能越來越多、越來越繁雜,在2003年微軟專業開發者大會上,Longhorn系統隆重登場。 但由于后來發生的臭名昭著的“Longhorn Reset”事件,這些計劃在2004年8月被徹底擱置。2005年9月,微軟windows業務部門主管吉姆·阿爾琴(jim allchin)公開承認Longhorn系統開發計劃徹底失敗。這個最終被命名為Windows Vista的開發項目的最初目標非常引人注目:強化Windows安全模式,向桌面OS引入64位技術,提升網絡性能,改善用戶界面,更有效地整合搜索功能。 不幸的是,這個計劃雖歷時五年之久,但結果卻難以令各方滿意。按計劃,Windows Vista將在2006年11月生產,2007年1月針對個人用戶的版本正式亮相。但由于要求更高的資源配置、無法與部分流行硬軟件應用兼容,加之一項名為UAC(用戶帳戶控制)的安全功能引發的爭議,Windows Vista遭遇了如潮惡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