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子蟹入青島會場身價翻倍
梭子蟹入青島會場身價翻倍
2007年2月,青島“會場梭子蟹”成功注冊商標,這是全國范圍內最早為螃蟹所注冊的商標。最近幾年,一到中秋,會場蟹就會出來折騰一陣子,主題是價格再創新高。昨天到嶗山王哥莊會場社區探訪,發現市場較為混亂,村民們說,這里的海鮮店有“李鬼”是大家心知肚明的,外地蟹子到了會場身價就會翻倍,但奇怪的是,一直沒有誰來管理,被蒙在鼓里的消費者花了高價吃了虧。
想買螃蟹先要預約 上船買要加價20元
尚未進會場村,遠遠就看到“會場蟹”紅色大路標。進村的道路兩側滿滿當當排列著各種漁家宴,所有的酒店都在明顯的地方標注出 “會場蟹”字樣以招攬顧客。得知記者要找正宗的會場梭子蟹,村民張女士熱心地指了指村里的碼頭:“就在那里,你們來的不是時候,漁船都是早上來的。不過,你們可以明天早上再來看看,如果沒有預約,每斤蟹子加上十塊二十塊的,估計船老大也能勻一點兒給你。”買螃蟹還要預約?見記者露出疑惑的表情,張女士表示,“船老大的螃蟹早在上岸之前就被人打電話全訂走了,普通市民要想買就要找本地人幫忙牽線。 ”
據了解,即使水產商也需要預約。 “我們每天都得給捕撈螃蟹的船老大打電話,漁船靠岸前一個小時就得去碼頭等。要不去晚了就被人搶光了。一船螃蟹的量是有數的,船老大說賣給誰就賣給誰。 ”在會場灣碼頭做了十幾年生意的高女士直言,平時一定要注意跟船老大好好相處。“海鮮不好賣的時候我也堅持收他們的貨,就是為了給這個季節的買賣鋪路。 ”
碼頭市場有點混亂 “李鬼”出沒人來管
昨天下午,會場碼頭沒有一艘漁船靠岸。“要買蟹子就找這幾家,別的地方都別去。 ”會場灣碼頭一位村民提醒說。據內行人透露,會場梭子蟹每年產量50噸左右,因為螃蟹個頭“縮水”,總產量近年也相應有所減少,而市場上打著“會場”招牌的螃蟹卻越來越多。“混入青島市場的 “李鬼”多來自日照。因為沒有明顯標識,會場梭子蟹至今仍是個有名無分的黑戶。 ”王哥莊水產技術服務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他的多年觀察,混入島城市場的“李鬼”多來自日照,即墨和城陽的也會混入一部分,但“會場的螃蟹不出村子早就賣光了,即使外地螃蟹來攪局也絲毫不影響我們的生意。 ”
“每天只有百十只一斤以上的大蟹子,我們碼頭這六家水產品店每家只能勻到幾十只。 ”店主高女士感慨說,“去年的時候,漁船帶回來的大塊頭數量是今年的兩倍還多! ”除了個頭。會場梭子蟹的價格也在一路攀升。從10年前幾十元一斤,到現在最高200多元一斤,螃蟹的價格猶如坐上了直升機,讓普通市民直感慨“吃不起”。
年年放流年年減產 保護繁殖成了空談
對于記者的采訪,會場社區工作人員態度雖然和善,回答起問題來卻三緘其口。“說實話,我們現在不太希望對會場梭子蟹進行太多的宣傳,現在的螃蟹根本不夠賣的。等過幾年螃蟹的產量上去了再對外好好說道說道也不遲。 ”
記者從當地村民口中了解到,會場灣的大名氣不僅給當地漁民帶來了豐厚的收入,同時也吸引了不少外地漁船。 “甚至煙臺、威海的船都專門跑到這里來捕撈。”會場社區工作人員透露,對于這些外來船只,不少人都心懷憤怒。“螃蟹才剛放流沒幾天的時候他們就來,不光把魚撈走了,還順帶撈走了不少蟹苗。”這幾年,雖然政府每年都會放流2000多萬尾蟹苗,然而,因為回捕率低,加上外地漁船的干擾,本地漁船想要大量捕撈會場梭子蟹變得越來越難。“這個小小的灣不僅吸引了嶗山區的1700多艘漁船來此作業,城陽、即墨甚至煙臺、威海地區大馬力的漁船也都來集中捕撈。 ”2002年前后,會場梭子蟹幾乎絕跡。 “野生資源早就衰竭了,如果沒有每年的放流,早就沒有會場蟹可吃了。 ”會場梭子蟹年年放流,卻年年減產,面對此情況,相關部門并非完全無動于衷。 “我們有打算,想對外地船采取一定措施,但是還在商議之中。 ”其實早在2004年,王哥莊就探討過建設保護繁殖區的問題,但時至今日,這仍然只是一個用來作談資的話題。
行業標準仍未建立 會場螃蟹日漸萎縮
作為會場梭子蟹的唯一產地,會場灣的面積只有一萬畝左右,站在碼頭的高處向前望去,整個海灣就能盡收眼底。 .在緊鄰會場灣的道路一側,路邊漁家宴林立,幾個綠皮垃圾桶歪歪斜斜,臭氣熏天。乍看上去,很難將這里跟一個成熟的產業鏈結合在一起。
早在2002年7月,“會場梭子蟹”已成功注冊商標,這是全國最早為螃蟹注冊的商標,比陽澄湖大閘蟹起步還早。而實際上,會場梭子蟹有著響當當的名號,卻一直缺少相關的行業標準,不僅沒有做大反而日漸萎縮。 “要想做產業必須先把量做上去,要想提高產量就得先保護,要想保護就得先成立行業協會,然后才能制定出標準。 ”然而,直到今天,會場梭子蟹也未能成立相關的協會來“制定標準”。據悉,此工作有望在明年展開。但是,具體實施細節“仍在商議之中”。撇開行業標注不談,會場梭子蟹甚至連個防偽標識都沒有。對此,相關工作人員卻看得很開,“我們的螃蟹產量太低,每年都供不應求,是否需要標識來提高知名度還是一件值得考慮的問題。 ”
專家不認會場招牌 都是螃蟹差異不大
蟹鉗很長,兩只蟹鉗的前半段能互相重疊,俗稱能“盤腿”,一斤重的蟹子兩只大鉗伸開,能有60厘米;顏色發青,腹部發亮,蟹殼較硬,打開蟹蓋里面很干凈……這是會場螃蟹辨別的諸多說法。王哥莊水產技術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說起會場梭子蟹,直言道,“會場梭子蟹勝在口感,要說營養價值,都是螃蟹,能差到哪里去? ”
今天上午,記者采訪農業部黃海水產研究所的專家。專家對于會場蟹子價格漲到200元一斤感到不可理解,對于圍繞會場灣和會場螃蟹的種種傳說,更是不以為然。專家說,從科學的角度講,會場螃蟹和膠南、即墨的螃蟹從模樣到味道不會有多大的差別,小的區域帶來的改變有限,至于一些人說會場蟹蟹鉗特別長,專家稱并不清楚。(記者 趙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