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工業都是青島的支柱產業,工業總量突破萬億大關,不僅讓世人看到了青島工業發展的偉大成就,也讓人們回味了青島工業由小到大、由弱到強,逐漸成為青島經濟的支柱產業和最具競爭力產業的滄桑巨變,見證了青島工業化發展從輕紡制造業起步向重工業化、技術密集化邁進的征程。
從市經信委提供的一組數字,我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新中國成立以來,青島工業發生的巨大變化。1949 年青島工業總產值為2.2億元,1978年達到56.55億元,1985年,突破百億元,1996年突破千億元,2005年突破5000億,2010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預計將達到11400億元,跨越百億,青島工業用了36年,從百億到千億,用了11年,而從五千億到一萬億,僅用了短短5年。
在總產值大幅提升的同時,青島工業結構也在日趨優化。1949年,青島輕重工業比重為85.6∶14.4,輕工業占據絕對主導地位,到2005年,重工業所占比重首次超過50%,2010年,將達到60%,工業結構“偏輕偏低”的面貌得到了明顯改觀。
青島工業由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還表現為眾多品牌的崛起,目前,我市已擁有中國名牌68個、中國馳名商標62件、山東名牌272個,品牌經濟總量占全市工業總量超過50%,已成為舉世聞名的中國品牌之都和中國制造業名城,成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中國制造業十大最具競爭力城市和中國信息化十佳城市。
“十一五”是青島工業發展最快的5年,從打造名牌產品,到發展品牌經濟;從發展工業園區,到發展產業集群,青島工業在生產快速增長的同時,效益不斷提升,質量持續改善,工業作為全市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地位日趨牢固。
一萬億是一個輝煌的成就,更是一個嶄新的起點,即將到來的“十二五”,是青島從工業化后期進入后工業化階段的過渡期,也是加快工業轉型升級、建立現代產業體系、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的關鍵期。預計到“十二五”末,青島將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萬戶,總產值達到2萬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