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據新華社電 美國航天局24日說,已報廢的“高層大氣研究衛星”在飛越非洲和北大西洋等地后,最終可能墜入了太平洋。 墜落過程 曾掠過加拿大非洲 美國航天局說,這顆衛星于美國東部時間23日23時23分至24日1時09分之間墜入大氣層。在墜落過程中,衛星自西向東掠過天空,飛越的陸地有加拿大和非洲,而且曾飛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 負責跟蹤這顆衛星下墜過程的是位于加利福尼亞 美國航天局首席軌道殘骸科學家尼克·約翰遜說,如果上述中心的估測正確,“那么,所有殘骸已墜入太平洋”。 現場目擊? 有人稱見火球 報廢衛星24日在太平洋上空進入大氣層,NASA早前指北美不受影響,但昨又稱加拿大是最可能遭擊中的陸地,但人類被擊中的機會只有1/3200,擊中特定一個人的幾率更只達20萬億分之一。 墜落地球后,盛傳有殘骸跌落在加拿大西部小鎮奧科托克斯,但有待核實,更有人聲稱看見火球。 NASA稱穿越大氣層時的熱力至半空32公里時,就會開始冷卻,火球之說或屬搞笑,不會釋出輻射,但其邊緣可能會很尖銳不可觸碰。 中方反應 美國應負起責任 據新華社電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龐之浩在接受采訪時說,此次衛星撞地球的麻煩本來可以避免。如果在燃料充足時,美國航天局將衛星引導到不易墜落的更高軌道,或是操控它墜入南太平洋的航天器“墳場”,就不會有今天對地球的威脅了。他呼吁美國負起責任,更加科學地規劃航天器退役之路,不要再次出現衛星“栽回”地球的情況。 德衛星更危險 擊中人幾率1/2000 本報訊 正當危機似乎告一段落,另一顆于1999年被棄用的德國衛星ROSAT,又被指最快下月底墜落地球。 ROSAT重2.4噸,碎片總重量高達400公斤,由30塊金屬和碳纖維組成,伴隨著巨大的耐熱玻璃片,很可能經歷穿過大氣層時的高溫而不被燒熔,直接撞擊地球。 或直撞地球 報道指,ROSAT墜落在人口密集區域的機會比UARS更高,擊中人的機會有1/2000。 有英國專家指,由于最近太陽活動頻率不穩定,影響大氣阻力,令這顆可能是事隔一個月第二次撞擊地球的大型衛星,墜落地球的確切時間更難以預計。 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月初發表報告,指人類開展太空時代50年來,太空中的垃圾數量已達臨界點,威脅1000個人造衛星的安全。 報告指地球軌道上可偵察到太空垃圾有2.2萬多件。美國女子威廉斯在1997年就報稱曾遭火箭碎片擊中,幸未受傷。 (宗禾) 德國衛星 下月撞地球 ROSAT(倫琴衛星) 所屬國家:德國 發射日期:1990年6月1日 發射地點:美國佛州卡納維拉爾角 重量:2400公斤 任務:探測宇宙中的×光源 退役:1999年12月12日 美國衛星 或墜太平洋 UARS(高層大氣研究衛星) 所屬國家:美國 發射日期:1991年9月12日 發射地點:美國佛州肯尼迪太空中心 重量:5900公斤 任務:探測地球大氣,特別是臭氧層 退役:2005年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