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方區:抓發展 謀跨越 惠民生 促和諧 ——加快推進“濱海新區 創新四方”建設 俯瞰四方區“組團發展、兩翼帶動、軸線集聚、園區支撐”發展版圖,這個曾經的老工業區,如今已呈現一派“濱海新區、創新四方”的萬千氣象。四方區搶抓半島藍色經濟核心區和高端產業聚集區建設機遇,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舊城舊村改造,同時積極探索關注民生的“四方模式”,在深入推進發展成果由人民群眾共享中著力打造“幸福四方”。四方,日復一日,羽翼豐盈,蔚然深秀,基礎設施日益完備,地標建筑組群凸顯,一幅描繪四方真正騰飛的壯麗圖景,已躍然浮上海面。 創新四方推進“轉方式、調結構”實現“服務業立區” 項目引領,轉型跨越。統籌推進老企業搬遷改造和新型都市工業優化升級,四方車輛研究所等高新技術企業加快發展,以建設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為導向,集中突破一批成長性好、附加值高的服務業項目。引進了周生生華北地區總部、創維區域銷售中心等一批總部項目,新都心片區新引進中天國際、大山新城等總投資50億元的6個城市綜合體項目;青島數字文化體驗中心、青啤四方銷售公司、漢河四方線纜銷售公司等項目正式簽約。高端高質高效項目帶動戰略“鳳凰涅 ”的新模式和新路子,使四方的轉型跨越之路越走越堅實、越走越開闊。 招商引資,有鳳來儀。成功舉辦2011青島四方產業園區發展說明會,40余個項目簽約或達成意向,內資投資額近210億元,意向外資1.6億美元。大力推進“走出去”招商戰略,組團赴香港參加了2011香港山東周活動,簽約項目投資總額達1.5億美元。1-7月份,全區引進內資項目137個,實際利用內資29.55億元,同比增長32.8%;新批外資及增資項目8個,到賬外資項目12個,累計吸收到賬外資4294萬美元。上半年,全區107個重點(前期)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26.8億元,14個市級重點(前期)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7.1億元。 園區建設,引智聚力。將現代產業園區作為產業聚集發展的高端平臺和有效載體,加快推進園區規劃建設。橡膠谷納入全市產業布局,與美國橡膠城阿克隆市簽署了合作協議,面向全球舉辦了發展戰略說明會,科技孵化大廈主體封頂,國際橡膠交易中心一期竣工。建筑創意產業園引進了青島城市規劃設計院等10余家規劃設計企業,青島地理信息大廈即將投入使用。現代紡織產業園成功引進紡聯纖維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服飾產業公共服務平臺正式運營。工業設計產業園引進了英國PG等30余家知名工業設計企業,國家快速制造工程技術中心青島基地正式運營,東孵化區改造全面啟動,與韓國首爾設計財團簽訂了共建協議。汽車貿易服務園雷克薩斯4S店項目正式落戶,現代物流商務園成功引進百洋健康科技園項目,笑蕾夢幻工廠提前完工并投產。山東影視文化產業園成功引進山東影視集團投資近100億元打造現代影視文化基地。中航工業青島科技園、海爾智能產業園、生物科技產業園等園區也取得了積極進展。 蝶變四方加快城市規劃建設提升城區綜合承載力 城區規劃,功能再造。聘請高水平規劃設計單位啟動濱海新區、新都心等片區概規、控規優化深化工作,多輪研究論證汽車貿易服務園等重點園區產業規劃,編制完成南京路片區等4個重要節點規劃,加緊編制寧化路等8個片區概念性規劃、專用汽車片區等27個片區控制性規劃,初步構建起相互銜接、全面覆蓋的規劃體系。 舊城改造,活力注入。積極實施年度投資212億元、4大類34個大項的城建項目,全區開發樓盤達66個,開發規模創歷史之最。嚴格制定“兩改”項目時間表和路線圖,20個項目174萬平方米房屋征收任務加快推進。2010年以前承擔的15個 “兩改”項目中,大山村、湖島村等10個項目完成回遷或部分回遷,河崖村、嘉善路南片等項目建設進入收尾階段;今年新增的5個“兩改”項目全面啟動,小水清溝村改造項目房屋征收完成88%,南京路片區等2個項目正在加快實施土地整理。 基礎設施,質量提升。全力推進市重大基礎設施工程項目建設,膠州灣大橋四方上橋口順利完工,地鐵三號線一期、鐵路北站四方段等工程推進順利,重慶路高架項目房屋征收方案基本確定,南京路拓寬、福州路打通、溫州路改造等項目同步推進。為進一步改善居民居住條件,拆遷改造8棟筒子樓,完成嘉定路等5條道路整治、溫州路等80條道路維修及1500米供水管網改造,新增集中供熱面積140萬平方米。 環境整治,扮靚市容。2011年四方區進一步優化城區環境,截至8月份,拆除違法建筑4217處,約11.8萬平方米,提前完成今年拆違任務。完成四流南路18號等樓院路面硬化、鋪設瀝青共計9.7萬平方米,安裝護欄750米,維修護欄2700米,完成全部工程量的121.2%;新建改造公共綠地29.7萬平方米,占年計劃的156.3%,完成6條道路9.9萬平方米綠地的提升改造和周口路區委黨校等6處拆墻透綠工程。同時進一步完善城區功能,改造河清路等17條(處)道路供水管網;開工建設青島海倫廣場人防工程,新增11000平方米公共停車場;結合城區改造新增停車位10621個。 幸福四方發展社會事業探索民生“四方模式” 住有所居,居有所樂。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在全市率先實現保障房三年建設任務全部落實到具體項目,截至目前,已開工建設公共租賃住房2064套,其中廉租住房613套;開工經濟適用房1640套,限價商品房已確定建設項目,可建設559套,年內開工建設。截至8月底,共為區內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發放租賃住房補貼400萬元。進一步完善社區活動設施,為52個社區群眾活動場所安裝暖氣;在康居公寓新建一處社區服務中心;新建10條健身路徑和2處“籠式足球”場地,打造社區8分鐘健身圈。目前,德安社區、昌化社區等7條健身路徑,興隆社區、河二社區2個“籠式足球”場地已建設完成,另外3條健身路徑10月份完成。 老有所養,壯有所為。健全養老服務體系,著力打造機構養老“四個中心”服務品牌,居家養老、社區養老、特色養老服務更加完善成熟。新建助老大食堂6處,新開辦養老服務機構2家,新增養老床位300張;探索創建了“6+1”就業工作模式,通過實施“強服務、抓隊伍、建陣地、創機制、立制度、促活動”六項措施,努力構建在求職者居住地、街道勞動保障中心、就業崗位之間形成“一刻鐘”就業金三角。截至8月底,共免費培訓失業人員1757人,扶持創業2174人,實現就業24366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率高達94.6%。 學有所教,安有所享。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撥付教育經費1.7億元,名師名校創建工程深入推進,河西中學等6所中小學開工建設,人民二小、重慶二小等13所學校的校舍維修工程全部完工。創新社區管理服務模式,和諧社區建設和社會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大力推進文化事業繁榮和文化產業發展,深入推進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三項重點工作,注重信息預警和調處應對,全力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堅持打防控、治管幫并舉,著力創新社會管理、維護治安穩定、加強隊伍建設,服務工作大局,扎實推進公正廉潔執法,全區衡量社會穩定的主要指標穩中有降,刑事發案下降16.8%、安全事故下降3.6%,為建設“濱海新區、創新四方”創造了平安穩定的社會環境。 病有所醫,殘有所助。四方區全面深化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建立“四方民生指數”綜合評估體系,發放低保、醫療和臨時救助金共計934萬元,保障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加快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1年,撥付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專項經費930萬元,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建順利,進一步改善居民就醫條件,新增康居公寓18號樓一處1000平方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改造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大樓,增加相關應急處置設備。依托區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實施關愛特殊群體“三百”工程。關愛特殊群體,完成110名殘疾人就業創業培訓,105名殘疾人康復訓練,對100名重度肢體、智力殘疾人實施居家托養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