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市場上的散裝食品大半是“黑戶” 農貿市場散裝食品違規銷售情況嚴重 工商表示關鍵還是要靠商家“講良心” 散裝食品吃著 “難放心”,不少市民在購物時都有這樣的感受。昨天記者在市場上走了一圈,發現農貿市場上的絕大多數散裝食品都缺乏“身份”信息,而在個別試點賣場內,散裝食品已基本實現了“買得放心”的目標。 [農貿市場] 饅頭涼皮全是“黑戶” 昨天下午,記者 該市場內的饅頭攤位上,記者也看到了同樣的情況,沒有任何信息公示牌。“我們這里的饅頭不加增白粉的,你買回去放心吃吧。”記者看到,來這里購買饅頭的人不少,特別是一些南瓜面饅頭、地瓜面饅頭、苞米面饅頭等更是熱銷,但這些饅頭中具體的原料和添加劑,都沒有做出明確公示。 除了缺乏信息公示之外,不少消費者在挑選時還有“直接上手”的習慣。在該市場的干果炒貨攤位區,記者看到,這里售賣的花生豆、瓜子、干果、蜜餞等都裸露在空氣中,而這些食物貨架旁邊的過道人流量很大,不少人購買前都會用手觸摸食品,有的還拿出幾個嘗一嘗。 [試點商場] 臨期食品挺好賣 隨后記者又來到了嶗山區麗達購物廣場的超市,這里是我市散裝食品管理辦法的首批試點超市。 在干果蜜餞銷售點,記者看到,每一樣商品都在旁邊擺放著一小份品嘗樣品,而且每一種散裝食品下面,都用活動數字簽標明了生產日期。“這種活動日期標簽,可以重復使用,節省了我們很大成本。”超市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說,現在該超市內的散裝食品基本實現了生產日期、進貨來源等信息的公開公示,除此之外,超市自制的一些食品也都標明了生產日期、保質期和原料表等。對于一些臨近保質期的食品,超市還專門設置臨期食品專柜,統一進行銷售。“市民對于這些價格相對較低的臨期食品,還是比較受歡迎的,并未對超市的銷售業績造成影響。” 但并非所有的超市內的散裝食品都實現了“掛牌明售”。在香港中路的一家大型超市內,記者看到這里的蝦皮、牛肉干、烤魚片等散裝食品都沒有標明生產日期。一名市民還直接從貨柜中,撕下一絲魷魚絲品嘗。 “盡管出臺了管理辦法,但要真正實現散裝食品安全,光靠檢查、懲處是不夠的。”市工商局領導昨表示,還需要商家“講良心”,同時需要消費者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