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輪狀病毒活躍,青島一周百名寶寶腹瀉進醫院 早報訊 隨著夜間氣溫降低,輪狀病毒(圖)逐漸變活躍,近一周來青島已有數百名寶寶因腹瀉進了醫院。記者昨日了解到,不少寶寶因病毒性腹瀉導致脫水、抽風等癥狀。專家表示,不少腹瀉都是輪狀病毒引起的,目前發病數量已經“抬頭”,發病患兒年齡多在4歲以下,家長應該注意保持孩子衛生,避免病從口入。 寶寶拉肚子險些虛脫 “我孩子怎么了?吃東西不多卻拉肚 化驗結果顯示,寶寶感染了輪狀病毒,而且由于脫水嚴重,必須在退燒和抗病毒治療的同時補充液體。“很多寶寶患腹瀉后,由于沒有進行對癥治療,已經出現抽風和虛脫情況,拖延久了還會加重病情。”王主任說。同時,記者在海慈醫院中醫兒科看到,一上午有數名現腹瀉癥狀的兒童來做推拿,病因也都與輪狀病毒有關。 輪狀病毒開始“抬頭” “現在還不是輪狀病毒發威的高峰期,每天也就七八個病毒性腹瀉,但說明這種病毒已經開始抬頭,家長要多注意孩子的衛生。”青醫附院兒科副主任醫師常紅表示,周三一天只接診兩名病毒性腹瀉患兒,周一病人最多,有十多個,孩子的發病與天氣、個人衛生有關系,發病高峰期會出現在11月中旬以后,天氣變冷會讓輪狀病毒的繁殖十分迅速。 海慈醫院兒科專家表示,病毒性腹瀉發病后,孩子的大便會很稀,狀態和蛋清有點類似,家長應注意觀察。發病患兒主要集中在4歲以下,這些孩子的抵抗力弱,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發病時還有嘔吐、拉肚子、發燒等,而且吃不下東西,一般對癥治療后會很快康復,所以家長發現孩子得病后也不要太過慌張。記者還從八醫、九醫等醫院了解到,島城近一周以來,已有三四百名患兒因輪狀病毒導致腹瀉,如果天氣降溫發病數量還有可能增加。 普通接觸不會傳播病毒 專家表示,輪狀病毒是引起嬰幼兒腹瀉的主要病原體之一,每年在夏秋冬季流行,臨床表現為急性胃腸炎,一般發病時間為7天,期間腹瀉約5天,嚴重的會出現脫水。輪狀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是消化道,如果飯前不洗手或食物被污染,很有可能感染病毒。此外,這種病毒還能通過呼吸道傳播,但一般在密切接觸時才會傳染,普通的拉手接觸不會傳播輪狀病毒。 “首先是讓孩子注意衛生,勤洗手,不喝涼水和未洗干凈的水果,此外家長也應注意別感染病毒,否則可能傳給孩子。”九醫兒科專家說,有的家長喜歡將食物嚼碎通過嘴對嘴喂給孩子,這樣也可能傳染病毒,因為家長身體有此類病毒,但由于抵抗力強不會發病。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出現發燒、嘔吐、腹瀉的癥狀,應該及時就醫治療。(記者 陳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