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市一家無軟件企業資質證書、中標前無繳納社保資金記錄、無繳納營業稅記錄、無辦公地點、無聯系方式的“五無”公司,在注冊成立后四個月內連續在政府采購中中標。今年5月,又擊敗一批平均出價400萬左右的知名企業,以590萬元的最高價中標海口市人民醫院一項目,咄咄怪事引發人們對當地采購工作的強烈質疑。“新華視點”記者在追蹤中發現,要想了解政府采購背后的“陽光操作”,竟有相當的難度…… 中標企業竟然是空殼 今年4月28日,海口市政府采購中心受海口市人民醫院委托,對醫院社區區域信息化系統采購項目進行公開招標。一個月后,一家名為海口星海利達軟件開發有限公司的企業,以590萬元的高價競標成功。這家公司緣何能“勝出”? 記者在海口市政府采購中心發布的《招標公告》上看到,公告對投標人資格非常明確,稱投標人需符合《政府采購法》規定,須具備:國家認定的軟件企業證書、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有依法繳納稅收和社會保障資金的良好記錄、具有良好的商業信譽和健全的財務會計制度等條件。 在隨后的調查中記者發現,這家連續在海口市政府采購中心中標的海口星海公司,幾乎找不到任何具備以上條件的證據,是一家徹頭徹尾的“空殼”公司。 記者來到工商部門登記的公司地址——海口市玉沙路富豪大廈B座605室采訪時發現,這里早已人去樓空。該大廈物業管理公司樓宇經理韓丹說,605室是住宅房,沒有企業辦公,業主近期也未繳納過水電費等物業管理費用。記者試圖用該公司在工商注冊的聯系電話聯系公司工作人員時,卻被告知號碼是“空號”。 背后疑有潛規則作怪 記者在海口市政府采購中心采訪發現,海口星海公司不僅是這次招標的中標者,而且該公司在2010年10月15日和12月3日已經連續兩次中標了海口市婦幼保健院的電子病例系統項目和辦公設備項目,總計725萬元。 記者發現,政府采購的中標公告僅百余字,僅告知由海口星海公司中標,價格為590萬元,對其他內容只字未提,社會監督政府采購行為就成了一個“空架子”。 曾參與了此次競標的一家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有些地方政府采購競標,比的不是價格、不是質量,而是關系。這些潛規則,大家心知肚明。海口星海公司為何能“順利”通過政府采購的各個環節,值得深究。 海口市人民醫院一位負責人說,醫院的項目大多涉及百姓民生,對質量的要求高,一家沒有任何資質的小公司制作政府590萬的大項目,會為醫療項目埋下安全隱患,而安全隱患的背后,有可能就是政府違規采購的潛規則在作怪。 面對質疑官方稱機密 沒有任何資質的星海公司順利通過資質審查、專家評審等多項政府采購關口?面對種種質疑,海口市政府采購中心主任蔡東海的表現卻“出人意料”。他先是以中標企業的商業機密為由,拒絕了記者關于查看相關采購項目資料的要求,解釋稱“政府采購的就是正確的。” 記者就中標企業的資質提出疑問,蔡東海竟然表示“不知道,時間久,想不起來了”。面對記者提出的多次疑問,蔡東海竟說“要將記者關在會議室監控起來。” 海南中邦律師事務所律師張孝民認為,政府采購不規范主因是有法不依,這為一些“灰色交易”提供了可乘之機,導致“陽光采購”不“陽光”,甚至滋生腐敗。據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