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瑯滿目的哎呀呀店是時尚女生的“潮”拜地 飾品連鎖企業哎呀呀的品牌總監王勇告訴《創業邦》,在全國做的最好、經營最穩定的加盟商中,有兩個不足26歲的年輕人。
哎呀呀,成就80、90后年輕創富傳奇 山西加盟商王冰南,今年22歲,目前已經開了14個哎呀呀店。25歲的楊各慈是深圳加盟商,已經開了19家哎呀呀店。 來自兩個不同地方的年青人,有著相似的經歷:高中畢業就開始接觸服飾行業,在業內都有過歷練。但他們的身世大有不同,在山西晉城,王冰南被稱為“富二代”;楊各慈則 “兄弟姐妹多,家庭負擔重”——然而,通過加盟哎呀呀,他們都實現了創業成功。 “90后”的哎呀呀加盟史 王冰南第一次聽見員工們背地里稱他是“富二代”,哭著轉身離開了。
結緣哎呀呀,王冰南成就自己的創富傳奇 在他的理解里,這是個貶稱,“富二代是什么?”就是衣食無憂,不太干事,沒有太多想法的一些人。他認為自己不屬此類,沒有去浪費青春,自己在事業上還心存遠大志向。 王冰南家在山西晉城,父親也是做生意的,開了2個快捷酒店、一個美特斯邦威服裝連鎖店及一家自營的服裝店。父親把美特斯邦威交給他打理了一段時間,其后又將家里的一家自營服裝店給他管理。 “什么事情都是由我去折騰,訂貨、管理、品牌運營,不聽話的員工也任由我開除。”王冰南承認,這段經歷對他后來創業,從管理到經營都提供了幫助。 在管理父親交給他打理的店鋪時,他的行事風格是“先斬后奏”,有股倔勁。與父親意見不合時,往往是先把事情干了再理論。王冰南將此稱之為“執行力”。“我是個執行力很強的人。” 2009年年底,王冰南有了創業的念頭。給父親的店鋪做“高管”,他是個沒有工資的免費工,不太好意思總問家里要零花錢。他很要強,花家里的錢,總感到有種心理障礙。 誘發他創業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在媒體上看到了有關哎呀呀的報道,于是就開始關注這個公司和飾品行業。一輪觀察,王冰南在心里形成了一個自己的判斷: “小飾品店在管理上相對于服裝店簡單很多。基本上沒有庫存的壓力,都是網站訂貨制,新貨更新快,品類豐富,進貨方便,相對于服裝的毛利高出20%。”王冰南核算了一下,在山西晉城開一個小店,一年可以賺12萬。“投資風險小,找店也方便,即不用專門請店長,也不需要整天待在店里,也可以騰出時間做其他事情。” 這使王冰南感到興奮。他很正式地寫了一個16頁紙的項目可行性方案給父親。說到這個案子,沒有上過大學的王冰南至今也覺得,能洋洋灑灑寫上十幾頁,“簡直是個奇跡。”但是看完案子,王冰南的父親并不認為它是個賺錢的生意,不支持、也不看好這個項目。 王冰南的“執行力”又一次在他身上體現出來了。他再次“鋌而走險”、“先斬后奏”。背著父親,參加了哎呀呀在山西的招商會,交了3萬塊錢,在現場就把山西的加盟店的合同簽下來了。但回到家,王冰南承認自己是有些打鼓的,就把做加盟商的事向父親交了底:合同規定,如果店開不了,加盟費是不退的,錢就打水漂了。 王父想來想去,覺得兒子既然想闖一番事業,也暗下決心,“給他一個舞臺。”但表面上,他還是對王冰南說,看看實體店再說。父子倆經過對公司及實體店的接觸和考察后,王父態度大變,與做服裝連鎖比較,覺得它們在運營、操作模式上基本趨同,而且在這個細分行業里,像哎呀呀這樣品牌化經營的沒幾個。 2010年8月,王冰南在晉城開了第一家店,當日營收2.2萬元。王冰南的父親給他投了300萬,之后就未追加了。而這筆錢,現在他已還完了一半。 “80后”的哎呀呀加盟史 而80后出身的楊各慈,在深圳一商場內開第一家哎呀呀店時,當年她才22歲。時間是2009年11月。此前,她有過一次失敗的創業經歷。
“80后”的楊各慈現在已經開了19家哎呀呀店 高中畢業,楊各慈進了廣州阿依蓮服裝有限公司,干的是管理加盟商的工作。兩年過去,到了2008年,她覺得自己和加盟商接觸多,對品牌、經營和服裝行業都有一定經驗,就在親朋好友中借了20多萬,自己做起了阿依蓮的加盟商。這次創業,沒有她預期中的順利。近一年時間下來,服裝店的生意始終沒什么起色,最后就關了。 在深圳開哎呀呀,當時也要投20來萬。此刻楊各慈手頭上已經拿不出那么多錢了。所幸,最終她找來了一個朋友,把第一家店合伙開了起來。盡管楊各慈對這個行業已經有了足夠的了解,但真要開店,她還是有些擔心:“這種小東西到底能不能賺錢?” 但這次她成了。第一家店開起來后,每個月的回報是2萬元左右,之后就很順利地又開了兩個店。第三個店投資了35萬,因為店鋪的位置比較好,每個月的銷售額都在20多萬元,平均毛利潤在6萬元左右。一年多時間,19家店就迅速開起來了。 “90后”VS“80后” 開店都有“術” 身世不同的兩個年輕人,把同一樁生意都做成了,并非偶然。 當他們的同齡人身處校園之時,楊各慈、王冰南已經開始接觸社會,并在生意場上有過一番摸爬打滾的經驗。楊、王進入的雖然是一個過去未曾接觸過的細分行業下的生意,但是,這不意味著他們對此完全陌生:都做過服裝生意,且對品牌連鎖加盟有過從管理到經營的實戰歷練。 兩個人決定做飾品生意時,又都曾對這個行當有過深入的了解和調查,不是盲目上陣。當王冰南“先斬后奏”背著父親交了那3萬塊錢的加盟費,很難說這是他的一時沖動。 此前,他對兩家服裝連鎖店品牌一一做過調查。發現,要做他們的加盟店,無論是從店鋪面積、訂貨資金要求的準入門檻都很高,而且資金重復使用率低,周轉困難。“哎呀呀一個單店一個月需要訂四次貨,資金重復使用率就可以達到4次,但是服裝店一年才能重復4-5次。服裝店的資金回收周期要一年半之久,做哎呀呀6個月就能回收成本。”王冰南為此最終放棄了開服裝店的念頭。 讓楊各慈心動的是,“不像做服裝生意需要備貨,衣服一旦斷碼客戶就會流失,小飾品沒有季節之分,幾乎什么貨品,四季都可以銷售。” 王冰南最開始做哎呀呀的時候,各方面資源都是父親幫他整合起來的。他的父親成天開著車,帶他在晉城大街小巷到處轉,支持兒子創業、跑市場、找店鋪、做宣傳……這個“富二代”,非坐享其成之輩。很快他就找到了做這檔生意的狀態。半年后,父親就告別了王冰南生意場上的“教練員”一職。 楊各慈沒有王冰南那樣的家境,但她說,自己高中就出來“闖蕩”了,朋友結識了一大堆,自己最大的特點就是,和什么都能打成一片,且樂在其中,這使得她的人脈資源也不差。 不管是“90后”的王冰南還是“80后”的楊各慈,他們的創業精神是一致的,就“術”而言,不管是人力、創業資源及創業資金,通過什么辦法和渠道而來,首先他們都找到了。然后是,他們都有自己的“道”,熱愛自己所選之事,有自己獨立的判斷能力和意志,有強大的自我驅動力,敢于承擔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