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9月29日,9名戶外運動愛好者與日隆當地4名背夫、1名高山協作員進入龍眼地區穿越臥龍地區的過程中,與家人失去聯系。接到求助電話后,四川省登山協會和四姑娘山景區管理局已派人立即著手救援,至今仍未發現失蹤驢友。截至昨晚10時,已有5支搜尋隊進山搜索,其中2名失蹤驢友的家屬已抵達成都。 求助 朋友穿越“龍眼”失音訊 據四川省登山戶外運動協會副秘書長高敏介紹,10月9日,一名自稱姓羅的女士打電話求助稱,9月29日,自己的朋友和另外8名驢友從成都出發,計劃進入龍眼地區穿越臥龍地區,但至今杳無音訊。羅女士提供了一份穿越計劃書:9月28日在成都集合,29日到達四姑娘山日隆鎮,沿大黃棚子、犀牛海埡口、熱水溝營地到達龍眼地區觀賞龍眼瀑布,再通過耙子橋到達臥龍,于10月7日返回成都。高敏說,9名隊員5男4女,隨同他們上山的還有1名人稱“唐三哥”的當地向導和4名當地背夫,“唐三哥”曾參與今年6月南京2名失蹤驢友的搜救工作。 搜救 已有5批搜救隊前往 昨晚9時許,成都晚報記者抵達四姑娘山管委會,營銷處黃處長告訴記者,從10月9日開始,管委會已先后派出五支搜救隊前往搜尋失蹤人員:10月9日,第一批3人搜救隊前往海子溝搜救;同時,失蹤高山向導的4名家屬從臥龍進入,搜尋銀廠溝、臥龍觀溝;10月9日,第三批3人搜救隊進入海子溝的大峰、二峰;11日上午6點,第四批3人搜救隊開始搜尋海子溝的其他區域;當天中午,第五批由高山搜救隊員和高山向導組成的12人搜救隊沿著驢友計劃的路線開始搜尋,今天,他們將著重搜索龍眼地區。 16時許,阿壩州委常委、宣傳部長陳鋼到達四姑娘山管理局。對搜救工作作了明確指示,協調相關部門,調用包括衛星電話在內的一批搜救物資,在可能的情況下,動用林業部門的防火監測衛星及直升機對失蹤人員進行搜救。 調查 這批游客屬私自穿越 記者從四姑娘山景區管委會了解到,今年6月24日,管委會就發出公告,暫時封閉“海子溝——龍眼——臥龍”這條穿越線路。6月份曾有兩名南京驢友反向穿越該線路失蹤,至今仍未找到。高敏表示,這支隊伍出發前并未到省登協注冊登記,沒有留下任何信息資料,給搜救帶來很大困難。此外,9月30日,一支戶外運動隊在四姑娘山管委會中心辦理了戶外登記手續,但登記人數是6人,登記路線是從日隆到大黃棚子,內容則是露營活動,時間是從9月30日至10月2日,但至今這支隊伍都沒返回,所以估計就是這支14人隊伍。高敏表示,這群驢友屬于AA制組團,即這些驢友平時并不認識,在網上招募,由一名有經驗的驢友帶隊,集合后便一起出發。 推測 生還的希望還是有 如今,家屬們最擔心的是食物是否夠用,對此,高敏告訴家屬,一般來說,如果行程10天,隊伍會帶12天至13天的食物,一旦遇到意外,有經驗的向導會把食物分成16天,而且還會采摘野菜,可以說,食物不會成為問題,而且在這個季節,這條路線的積雪并不厚,幾乎沒有雪崩的可能性。此外,全體迷路的可能性也并不大。 省登協:這回考慮讓家屬支付搜救費 失蹤驢友趙海云的朋友胡先生是此次家屬的聯絡人。昨晚9時30分,胡先生終于和所有家屬都取得了聯系,家屬表示,今明兩天將全部趕到成都,“大多是驢友的父母,年紀大了,根本不能接受自己子女出了意外。” 省登山協會培訓部副部長李宗利則表示,驢友們“爬野山”出了狀況,他們出動進行搜救,所需的成本不低,少則兩三萬多則十幾萬,包括交通費、食品、人力等投入,由于鮮有獲救失蹤人員、家屬進行支付,都是登協自己貼錢來做。對這些違規行為,如果進行處罰,金額從5000元到20000元不等。而他們此次有可能考慮讓家屬來支付搜救費用。 “爬野山”驢友 為啥不辦登山許可證? 驢友為何不愿辦理登山許可證?記者對此進行了一番調查。 辦證要交錢? 2009年在四姑娘山失蹤又自行現身的劉亞超在面對省登協的警告時辯稱:“我們不是去登山,為什么要辦手續?比如去西藏,平均海拔都在3500米以上,難道每個人都要辦登山證?” 省登協回應:登山許可證辦理包括徒步和登山兩種。徒步不收取費用,登山須50元每人。因為辦理手續很麻煩,省登協可以為廣大山友代辦手續,當然這要產生一些合理的辦公費用,代辦手續費為每人20元/次(10人以上200元)。 辦理手續時間長? 辦理登山許可證很麻煩,也是驢友尤其是外地驢友的一大共識。 省登協回應:對于外地的山友,可以在來川之前將申報材料傳真到登協來,登協可以在驢友來之前就辦好這些手續。 自由組團辦不到證? 按照國家相關規定,要求要有法人資質的發起單位來承擔組織責任。 省登協回應:如果是自由組團,成員間往往不了解對方,包括其登山的體能和技能。所以,登協不贊成自由組團,但考慮到這種情況“存在并且快速發展著”,在不違反相關規定的前提下,也有變通之策。比如,四姑娘山地區當地管理局在登協的幫助下成立了戶外服務中心,由服務中心來臨時歸攏和組織零散的登山者,由服務中心來承擔一些組織者的義務和責任。 |
上一篇:風雪襲擊新疆哈密 省道被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