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演藝業取得長足進步。原創大型京劇意象雜技劇《粉墨》已經演出500余場,“寶貝劇場”在濟南全年演出50余場,周華健演唱會、蔡琴“新不了情”巡回演唱會、郎朗鋼琴新年音樂會、那英世界巡演濟南站等大型演出活動相繼舉行,這些正改變著濟南人的文化觀念和消費習慣。 文化產業園區建設步入快車道。投資5億元的齊魯文化創意基地和投資6億元的濱河天成——— 潮合匯文化街建設完成;投資2 2010年,濟南出版印刷發行業實現總收入115億元,廣電業務總收入達到5.6億元,文化旅游業總收入超過300億元,工藝美術品市場年交易額突破200億元…… 優惠的政策、靈活的機制釋放了濟南文化產業的巨大潛力。 文化惠民眾 發展應有義 生活富裕了,光有令人艷羨的物質生活還不行,那會迷失了靈魂;光讓城區居民享受文化成果也不行,必須普惠城鄉所有群眾。無論改革發展的成績單多么漂亮,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最終是為了滿足廣大群眾的精神需求。這是文化建設的根本動力。我市文化建設十分注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文藝創作作品、文化產業發展、文化事業進步無不折射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光芒。 在群眾的關注中,我市的文化建設十分注重均衡發展。市圖書館、市博物館免費開放,市中、天橋、商河等區縣新建了圖書館和文化館,全市60個鄉鎮綜合文化站提前一年完成建設目標,市區84個街道辦事處有33個初步建起綜合文化站,全市4572個行政村已有1502個初步建成農村文化大院。 在群眾的期待中,我市描繪的文化建設藍圖更加美好。我們將把濟南建設成為世界泉水名城、全國文化產業先進城市和文化強市、國家重要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輻射全省及環渤海的文化產業核心區、全省文化發展的創新引領城市,打造現代城市功能和文化品位相得益彰的文化魅力城市。 2013年第十屆中國藝術節、2015年第22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將先后在濟舉辦。那時的濟南又是怎樣一番文化繁榮景象,值得我們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