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臺大學生拿著道具上場 “囧”和“尼瑪”等網絡用語滿場飛,名校辯論精英現場化身為“小說作家”、“盜版富商”、“大學生他爸”、甚至還穿越時空重演了一出“胡適”推動白話文運動……昨日,被稱為辯論界“世界杯”的“雙星杯”2011年國際大學群英辯論會正式拉開帷幕,首場舌戰臺灣大學與浙江大學狹路相逢,第二場新加坡國立大學和清華大學巔峰對決,最終在新的淘 臺大學生拿著道具上場 臺灣大學和浙江大學之間辯論的是 “網絡用語豐富了還是污染了我們的語言”。 “‘Orz’、‘囧’等網絡用語傳神地表達了千言萬語,豐富了我們的語言。 ”來自臺灣大學的三位辯手開門見山,他們手里拿著道具。反方浙江大學的辯手則拿出了一篇重慶小學生通篇運用 “走召弓雖”等網絡用語寫成的“天書作文”來印證,認為網絡用語的泛濫成災會造成語言文字的失范,而網絡上肆意使用經過“偽裝”的不雅粗俗的語言,比如“尼瑪”、“SB”等,會造成內心道德感的下降。 在類似于以前自由辯論的針鋒相對環節,雙方針對網絡用語的加入是好還是壞展開激辯,現場 “老濕”、“磚家”等網絡用語滿場飛。臺大三辯劉少翔用“泳裝”比喻網絡用語的例子博得了評委和觀眾的好評:“就像泳裝不能參加晚宴,但是泳裝沒有污染衣著。 ”經過兩輪優勝時刻的評委投票,雙方各有一位辯手留在臺上繼續接受挑戰。最終,臺灣大學的辯手劉少翔憑借幽默的陳說方式以及歷史知識的涵養,贏得評委的青睞。 辯論賽場成了演藝舞臺 “你們為我,我為你們!”當這句義正詞嚴的口號從扮演盜版富商的新加坡國立大學辯手口中說出來的時候,臺下的評委和觀眾笑成一團。他們與清華大學辯論“購買盜版者是否應負法律責任”。扮演盜版富商的是三辯陳泇境,他詼諧幽默的陳說風格引得現場觀眾笑聲不斷:“有買方才有賣方,所以都應當打擊。 ”評委洪琳稱贊其選擇的角色使得對方進攻時也難免于自傷,是令對手“辯得痛苦”的“狠角兒”。 作為新賽制下的第二個環節,角色爭鋒要求辯手們在思辨中展示各自對角色的詮釋與代入感。在臺灣大學與浙江大學在對決中,分別選擇扮演推動白話文運動的胡適先生、擅長使用網絡用語的女大學生、做茶葉生意的老板、以及擔憂網絡語言的泛濫讓孩子不會寫作文的小學語文教師、憂心網絡用語混淆語言系統的語言學家等,對論題的剖析更多了一層親切感。 評委出招辯手“hold不住” 昨日,由著名文化學者余秋雨先生領銜的評委團一亮相就成為全場的焦點。由于本屆比賽設定的 “超級辯論”、“高端對話”及“巔峰對決”等環節,辯手事先無法獲知嘉賓們的出題風格和招式,大大增加了本屆比賽的可看性和趣味性,對于選手臨場應變能力的考查也更為嚴苛。 在臺灣大學與浙江大學的對決中,余秋雨先生在“高端對話”環節向正反雙方最后留在臺上的辯手拋出了關于五四新文化運動推動白話文普及的問題,讓反方理工科出身的才子辯手一時措手不及,引起很多觀眾對于兩岸傳統國學教育差異的討論。對此,在現場觀戰的一位辯手向記者表示,新文化運動不是晦澀的歷史,有隊員扮演胡適先生的正方顯然準備相對充足,但作為中國學生,對于重要歷史的把握仍然是必要的,短暫卡殼應該引起更多反思。看來,建立在邏輯之上的文化素養問題也應該是本屆辯手們值得注意的問題了。記者在昨日的辯論會現場還看到了不少前來“蹲點”觀賽的參賽辯手,他們在接下來幾天將要站上同一個舞臺,迎接世界各國名校的挑戰。來自中山大學的一名辯手告訴記者,每一所高校的表現對于他們來說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多一些機會去了解全新的賽制,熟悉結合辯題怎么去操作,把握評委們的基本評判標準。 “了解余秋雨老師的語言風格和他比較關注的角度,對于我們后期的準備和應戰很有幫助。 ”(記者 董真 實習生 于凡) 新聞延伸 鄭翔宇:演的是自己的親歷 “昨晚,新加坡國立大學對陣清華大學的辯論賽自始至終精彩連連,這讓淘汰變得更加殘酷,扮演貧困生的清華的鄭翔宇最終打動了評委。 “山區貧困縣的孩子買不起幾十元一本的正版教輔,也承受不起幾百一套的世界名著。”在角色爭鋒環節中,鄭翔宇扮演的是買不起正版書、因囊中羞澀而被迫買盜版書的貧困學生。 “這是我自身經歷的寫照,我也是來自貧困地區的孩子,能體會到因為貧窮而買盜版的無可奈何,演起來更有情感體驗的真情實感。”鄭翔宇表示,對觀眾來說最具感染力的環節就是角色爭鋒,在選擇扮演的角色時,清華大學辯論隊盡量從個人的經歷出發去換位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