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国产男女免费完整视频,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精产国品一区二区区别

青島新聞網手機客戶端下載 | 青島天氣 | 更多網上媒體 | 疾病查詢 即墨新聞網 > 正文

即墨"組合拳"助保護性耕作技術穩步推廣

來源:新華社 2011-11-05 11:09:38

? 新華社信息青島11月3日電(記者蘇萬明)保護性耕作是項先進的農業耕作技術,自2009年以來,山東省即墨市靈山鎮開始通過技術推廣、試驗示范等方式,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農民對保護性耕作從疑慮到認可,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實施,目前已初步建立起以小麥、玉米為主要內容的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保護性耕作面積由最初的4000畝發展到10000畝,涉及12個村2700戶農民,取得了明顯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組合拳”扶持先進農技“上馬”

  保護性耕作是對農田實施免耕、少耕,用農作物秸稈覆蓋地表,減少風蝕、水蝕,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進農業耕作技術。為引導農民轉變傳統耕作觀念,即墨市靈山鎮多措并舉,加強政府組織引導、建立示范效應、扶持農機化合作社企業主體先行推進,推動先進農技“上馬”。

  第一,建立組織保障。靈山鎮成立了以黨委書記為組長的保護性耕作實施領導小組,抽調農業服務中心技術骨干成立了保護性耕作技術指導小組,并聘請即墨市農機局、即墨市農業局專家為技術顧問,試驗示范田所在村莊也成立了相應的領導組織,把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納入目標績效考核管理當中,為實施保護性耕作提供了組織保證。靈山鎮通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穩步推進保護性耕作。鎮政府為鼓勵示范田農民參加保護性耕作技術,每畝地給予其40元補貼的資金扶持,連續補貼3年,目前已發放補貼40余萬元。靈山鎮技術干部還包村指導,根據農時、季節和任務,由農業服務中心選派專業技術干部入駐村莊開展工作。

  第二,建設試驗示范田,打消群眾心理顧慮。農民種莊稼的傳統做法是大肥大水、精耕細作,而保護性耕作不翻耕土地,秸稈覆蓋地表,直接免耕播種,在農民眼里是“懶漢子做法”,認為“不會有好收成”,因此推廣之初遭到了多數農民的懷疑和反對。為打消群眾的心理顧慮,2009年,靈山鎮選擇河南三村2000畝成方連片土地作為試驗示范田,采用保護性耕作技術耕種,并向農民承諾若比傳統耕種方法減產政府負責賠償。鎮政府派出農業技術人員,一方面尋求上級部門的技術支持,一方面把其他地區的成功經驗與當地的生產實際相結合,按照秸稈覆蓋、免耕播種、深松、病蟲草害控制四大技術要求,探索總結出適合本地小麥、玉米一年兩熟的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一年兩季下來,群眾看到了效果。好收成面前,群眾信服了,對保護性耕作技術大有好感,大面積推廣時機成熟。

  第三,扶持農機合作社,促進新技術推廣應用。靈山鎮一方面繼續加強宣傳引導,普及推廣新技術,另一方面扶持農機合作社發展、大力推廣農業生產機具,因為免耕播種是保護性耕作技術實施的關鍵環節。靈山鎮政府將河南三村121名擁有農業機械的農戶聯合起來,扶持他們注冊成立了青島舜耕農機專業合作社,擁有各類機械118臺。政府加大了對合作社的扶持力度,通過扶持農機合作社的發展,來推動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實施。

  目前,靈山鎮保護性耕作面積已由最初的4000畝增加到了10000畝,許多農民群眾從“要我干”變為“我要干”。

  --先進農技提升農業生產水平

  一項先進農技的推廣,往往能提升農業生產水平。實施保護性耕作技術,讓農民“少了一份耕耘、多了一份收獲”,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第一,省水、省肥、省費用,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初步調查看,保護性耕作,平均種植一畝地可為農民畝節省投入110元:秸稈殘茬覆蓋地表,提高了土壤蓄水保墑能力和水分利用率,土壤蓄水量增加16%—19%,水分利用率提高12%—19%,平均畝節省灌溉水50立方米,節省灌溉費30元左右;秸稈腐解后為農田提供了大量的氮、磷、鉀等營養元素,每畝地少用化肥10公斤,節省肥料投入30元左右;保護性耕作采用復式作業機具,明顯減少作業工序2—3道,降低了作業成本,每畝地可節省作業費50多元。

  第二,增加糧食產量,增強農業效益。保護性耕作,土壤水肥條件得以改善,收種時間縮短,延長了作物有效生育期,經對靈山鎮選取的16個監測點進行測產,2010年保護性耕作小麥畝均600公斤,比傳統耕作方式小麥增產14.3%。

  第三,改善土壤肥力和生態環境,利于農業生產持續發展,同時改善農村生態環境。近年來,土地板結、地力下降等農業生產現象,逐漸為人們所重視和警惕。保護性耕作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狀和團粒結構,使土壤孔隙度增加,增加了生物松土功能,培肥了地力,示范田土壤有機質年平均增加0.09%,實現了養地與用地良性循環,促進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它還為大量的農作物秸稈找到了一條再生利用之路,減少了秸稈焚燒造成的大氣污染和多次耕作造成的廢氣排放,改變了農村房前屋后堆積秸稈臟、亂、差現象。

  --靈山鎮推廣先進農技的經驗啟示

  靈山鎮農民對保護性耕作從疑慮到認可,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實施,取得了明顯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我國其他地方推廣先進農技農藝、提高農業生產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第一,做好先進農技推廣,宣傳引導很重要。千百年留傳下來的傳統耕作觀念根深蒂固,要想讓群眾認識和接受新生事物,必須宣傳到位,采取方便有效的形式,把宣傳培訓會開到村、組、戶。播放保護性耕作光盤、散發材料,解答問題,群眾明白了保護性耕作有如此好處,都積極踴躍地參與保護性耕作示范,主動配合技術人員做試驗,這樣才能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

  第二,做好數據監測,用事實說話很重要。多年來,靈山鎮按照《保護性耕作實施效果監測規范》要求,堅持對土壤肥力、田間蚯蚓數、地表秸稈覆蓋量以及作物生育期田間苗情、產量等內容進行適時監測和記載,取得了大量詳實的技術數據。其中土壤有機質由以前的1.15%增加到現在的1.62%;土壤蚯蚓數由以前的每平方米18.2條增加到現在的每平方米146.5條(秋季測試)??茖W的試驗數據比對,促進了農民群眾轉變傳統觀念,也為不斷完善、熟化技術模式提供了理論根據。

  第三,建立先進農技推廣、普及和應用長效機制很重要。發展保護性耕作等先進農技,是對傳統耕作的一次革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有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推廣也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在實施推廣過程中,抓住典型帶動作用,通過項目帶動、技術推動、政策扶持等相關措施來推進。靈山鎮本著試驗先行、示范引導、以點帶面的原則,成熟一片、鞏固一片、發展一片,以戶帶組,以組帶村,逐步實施,整體推進,有效推進了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推廣普及。

-
相關鏈接

上一篇:即墨公益廣告撒播精神食糧
下一篇:即墨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換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蒙阴县| 灵武市| 平和县| 宁夏| 特克斯县| 买车| 阳高县| 邮箱| 阆中市| 博罗县| 依安县| 前郭尔| 富锦市| 盘锦市| 邯郸县| 沂水县| 阜平县| 漳州市| 宝丰县| 金堂县| 娱乐| 泰兴市| 滕州市| 汉源县| 府谷县| 浮山县| 五大连池市| 普格县| 新龙县| 麻江县| 高州市| 南充市| 柘城县| 资兴市| 黄骅市| 江华| 永胜县| 忻城县| 花垣县| 庄河市| 岗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