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進有出的“怪現狀” 中國光伏行業將不可避免地進入一輪“洗牌期”。 近日,除了部分中小企業頻傳破產倒閉之外,還有幾家大型企業因遇低潮期而暫停光伏項目,南玻光伏暫停11億元河源項目就是其中一例。有業內人士就此分析,由于光伏產品價格不斷下降,貿易商形成買漲不買落的心態,進而迫使廠家大量恐慌性拋售光伏產品,而大型光伏企業拋售的產品擠占了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使得中小光伏企業率先破產。 “現在整個行業處于‘大魚吃小魚’的整合并購階段。” 北京凌云光伏相關負責人表示。 實際上,光伏行業進入洗牌整合期已成為業界共識。蕭函認為,每一次市場的低潮都是對企業實力的一次檢驗,對產業的一次重新整合,目前光伏產業正面臨這樣的一個階段。產業發展的“寒冬”帶來的結果是優勝劣汰、弱肉強食。對于光伏產業而言,面對不利的市場形勢,不適應市場環境、不具備競爭實力的企業將成為被整合的對象。 不過,光伏行業遭遇的“寒冬”卻沒能阻止資本進入的決心。目前仍有大批企業“逆流”而動,大手筆投資光伏產業。 8月,橫店東磁擬建年產6000噸多晶硅及光伏產業項目,計劃投資約40億元;日前,永祥股份也推出總投資260億元的光伏投資計劃;11月1日江西賽維宣布了其硅料子公司的擴張計劃,將在呼和浩特金山開發區投資100億元建設年產3萬噸硅料生產廠;更讓整個業界一片愕然的是代工大王——臺灣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宣布投資1000億元進軍光伏產業。 遠期前景仍被看好 對于這樣“逆流”而上的舉動,業內人士并不看好。“在行業不景氣的時候仍然大手筆投資,我認為這是一個不好的現象,一擁而上,在技術、人才及硬件設施上跟已有的大企業競爭,盈利機會不大。”北京凌云光伏上述負責人對記者說。 不過,包括他在內的很多業內人士仍看好光伏市場的遠期前景。“我們公司現在正處于內部整合階段,工人參加學習和培訓,以此來優化勞動力,可以說企業正利用內部整合來應對外部市場的變化,期待‘寒冬期’過后能迅速發展起來,這個行業還是很不錯的。”該負責人說。 “盡管目前處于產業低潮期,企業經營普遍面臨困難,但是光伏產業的發展前景是毋庸置疑的。”蕭函表示,隨著經濟形勢的好轉以及節能減排的要求,光伏產業在渡過產業低潮期之后將會迎來新一輪的繁榮。因此,對于有遠見和實力的企業來說,目前正是投資光伏產業的最佳時機,這也是富士康、保利協鑫之類的企業大舉擴張的主要原因。 俞鐵成也表示,“中國光伏市場并非沒有機會,當組件嚴重過剩時,下游應用的機會正在迅猛增加,我們兩年前就已布局完畢”。 更有人士預計此次洗牌會加速光伏的商業化運用。“行業進入成本控制能力大比拼,這有利于光伏發電成本加速下降,迎接商業化運用時代。”中科招商投資總監李新顏指出。 不過,業內專家認為,光伏行業的洗牌過程在中國要持續3-5年。所以,對于大部分企業而言,能否堅持到“寒冬”結束才是關鍵所在。(記者 高立萍) |
上一篇:電子城數商鋪一夜被搬空
下一篇:電信聯通或處十億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