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食用油混合醬油,2分鐘不到,分解沉淀比較干凈。
地溝油混合醬油,5分鐘后還沒有沉淀干凈。
地溝油和食用油冷藏兩小時后,都沒有表面凝固。組圖/記者張軼
食用油炸大蒜,大蒜顏色前后反差不大。 ????近日,網絡盛傳兩種地溝油的檢測方法。方法稱,炒菜時放一顆剝皮的蒜子,如果變紅色,就是地溝油,證明油里含有大量黃曲霉素;因為蒜子在普通食油里是白色的。還有一種方法,將油放入冰 ????這些網傳新招靠不靠譜?前日,本報好奇實驗室從工商處獲取一瓶地溝油(工商一般叫“黑心油”,是工商局查獲的),同時在超市購買一壺品牌菜籽油,通過“蒜子法”和“冰箱法”,發現檢測地溝油的效果并不明顯。質監局專家稱網上這些方法只是民間經驗,并沒有依據。 ????實驗時間:11月9日下午和11月10日上午 ????實驗樣本:地溝油、品牌菜籽油。兩個樣本從外表看差別不大,但倒進兩個碗兩分鐘后,可以看到劣質油上面漂浮著小氣泡,品牌油較為澄凈。 ????實驗人員:小夏、小張、欣欣 ????特別說明:因為油質、環境的差異,本次實驗僅作參考。 ????[實驗一] ????蒜子法——地溝油內的大蒜沒有變化 ????首先將菜籽油倒入鍋中,油燒開后放入一顆剝皮的蒜子,發現蒜子是白色。 ????隨后將地溝油倒入鍋中,同樣放入一顆剝皮的蒜子,稍后觀察蒜子也是白色。 ????實驗結論:蒜子無法檢測地溝油。 ????專家說法:省質量監督檢驗所副所長魯文安稱,到目前為止,衛生廳并沒有鑒定地溝油的方法。有關黃曲霉素的說法也不一定,制油技術以及油原料都有可能造成黃曲霉素超標,但不能就此確定是地溝油。油中的蒜子變不變色并不能確定是不是地溝油。 ????[實驗二] ????冰箱法——8攝氏度地溝油沒有凝結 ????網友稱,將油放進溫度8度左右的冰箱,如果凝結(或者出現白色的泡沫),即為地溝油。普通植物油要零度才結冰,但地溝油在8攝氏度即凝結,因為地溝油經反復使用,動物油含量高。 ????昨日上午,實驗員將兩個樣本倒入紙杯,1號為地溝油,2號為菜籽油。將兩個杯子放入冷藏柜中,溫度約8攝氏度。約兩個小時過后,實驗員觀察發現,兩個杯子里面的油都沒有出現泡沫,也未凝結。 ????實驗結論:低溫無法檢測地溝油。 ????專家說法:針對網傳“8攝氏度凝結的就是地溝油”的說法,魯文安認為,這只是正常的物理形狀變化。他解釋說,平常呈現液態的植物油在存放溫度低于某一點后,食用油中的甘三酯可能產生晶體,液態油轉為固體脂,通俗說法叫“結凍”。這種現象是油脂(如花生油)固有的特性。 ????[實驗三] ????醬油法——地溝油分層確實慢 ????網友稱,將醬油放到油里面搖晃,等待分層后倒在玻璃杯里看看。新鮮油分層快,分層清楚,老油或地溝油分層慢。 ????昨日,實驗員在裝有菜籽油和地溝油的碗里加入等量的醬油,隨后將油+醬油的混合物倒入玻璃杯。 ????1分鐘后,地溝油+醬油混合物混在一起。菜籽油+醬油混合物出現了分層的情況,上半部是油,下半部分成黑色(主要是醬油)。 ????2分鐘后,地溝油+醬油混合物也開始分層,不過上半部分還比較渾濁,這時菜籽油+醬油混合物已經明顯分層。 ????實驗結論:用醬油分層法辨別地溝油,似乎有點靠譜。 ????專家說法:對于醬油分層法,省質監局一位油脂專家指出,這只是民間經驗的一種說法,但沒有依據。 ????[科普] ????廣義“地溝油”是 ????各類劣質食用油的統稱 ????“地溝油”實際上是一個泛指的概念,是對各類劣質食用油的統稱。 ????狹義的“地溝油”是將下水道中的油膩漂浮物或飯店的剩飯剩菜(即泔水)經過簡單加工、提煉出的油。廣義的“地溝油”除了上述這種外,還包括劣質豬肉、豬內臟、豬皮加工提煉的油,還有用于油炸食品的油使用超過一定次數后,再次被重復使用或往其中添加一些新油后重新使用的油。 ????“地溝油”中除鉛、砷、黃曲霉素等有毒物質含量超標外,還會產生苯丙芘等致癌物質。食用“地溝油”會導致消化不良、腹瀉、腹痛甚至胃癌、腸癌等疾病。 ????[鏈接] ????衛生部新聞發言人: ????地溝油尚無檢測良方 ????針對社會廣泛關注的地溝油檢測問題,今年8月17日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指出,目前衛生部征集到的5種地溝油檢測方法特異性不強,均無法有效識別地溝油。衛生部將繼續組織專家進行科研攻關,并向社會征集地溝油檢測方法。 ????今年8月,衛生部征集到北京、武漢等多家技術機構的5種地溝油檢測方法,其中有的方法主要檢測多環芳烴成分。如果檢測到這一成分超量,就可判定為地溝油。然而,這并非普遍規律,因為精煉技術能夠控制多環芳烴含量。(記者 夏盛 夏雨 實習生 王振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