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中國東風21中程導彈車隊。
東方網11月24日消息:日本外交家網站11月22日刊發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副教授詹姆斯·霍爾姆斯文章稱,美國海軍水面艦艇先進艦載反導系統,例如近程防御武器系統(CIWS),無法輕易攔截中國東風-21D導彈。
文章稱,在美國及其許多盟國艦艇上,都加裝有格林機關炮,它是近程防御武器系統的構成部分。雖然這種技術的確先進,可以以每分鐘4500發的射速發射雷達制導炮彈。
不過,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技術產品并非永遠無往不利。近程防御武器系統每個彈夾發射時間僅能維持20秒。更重要的是,該系統是名副其實的“近程”防御系統,據估計其有效射程僅有幾英里。在當今極超音速威脅下,這可謂是艦艇的最后一道防線。
據估計,東風-21系列導彈終端速度達到10至12馬赫,相當于時速8000至9000英里。這就意味著該系統導彈分速高達150英里,或是秒速高達2.5英里。面對這種速度,近程防御武器系統僅有約一秒鐘時間應敵。
資料圖:解放軍二炮部隊列裝的東風-21改進型彈道導彈。
即便對于計算機控制武器而言,這也是一個艱巨的任務。就算迎擊成功,來襲彈頭被引爆,在爆炸中,導彈碎片也會沿著大致相同的軌跡繼續飛行。很可能,一些彈片會向艦艇襲來。以超高速飛行的金屬彈片保留有巨大的動能,足以使之穿透現代艦艇的裝甲外殼,造成人員傷亡。事實上,早在反艦彈道導彈威脅尚未出現、艦艇僅面臨戰機及反艦巡航導彈威脅之時,近程防御武器系統就已經被視為“黑色幽默”。
不過,面對反艦彈道導彈威脅,美軍艦艇也不能坐以待斃。美國海軍在對華戰略競爭中贏得主動,而一些有前途的硬件系統也的確正在成形。目前,美國正在研發如“遠程反艦導彈”等增程導彈。這種武器系統可使美國太平洋艦隊對中國水面戰艦構成遠距離威脅,進而降低美國艦艇面臨的導彈威脅。
而且,程防御武器系統本身也在不斷發射,包括設計用于配備美海軍新型瀕海戰艦的增程“海拉姆”(SeaRAM)艦載自衛系統。從長遠來看,無論是作為攻擊性武器,還是作為防御性武器,電磁“軌道炮”和高能激光等新技術都很有前景。
不過,即便新技術開發成功,反艦彈道導彈威脅也不易應對。的確,反艦彈道導彈或其相關傳感器的性能可能達不到預期標準。蘇聯努力過,但以失敗告終。如果中國火箭專家能夠成功使反艦彈道導彈對準美國航母或兩棲艦隊,那么無疑美國就會處于劣勢。
資料圖:東風-21C導彈是東風21導彈的發展型號,圖為中國的“東風-21”早期型導彈。
資料圖:中國東風-21彈道導彈。
資料圖:中國東風-21彈道導彈。
資料圖:中國東風-21彈道導彈。
資料圖:東風-21丙常規導彈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
資料圖:東風-21丙常規導彈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
資料圖:東風-21丙常規導彈方隊。喬天富攝
資料圖:東風-21丙常規導彈方隊。喬天富攝
資料圖:美軍愛國者導彈。
資料圖:2009年7月30日,美國軍方試射標準-3攔截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