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網絡的發展,網上交易已經不新鮮了,但是很多網店打出了一些自行制定的 “免責聲明”,比如“快遞簽收后不負責退換貨”“產品顏色與圖片有區別,不成為退貨理由”“尺碼不對不在退貨范圍之內”等等,而且通常會在網店上不起眼的地方標有諸如 “點擊購買意味著接受交易條款”之類的專門注解,一旦出現購物糾紛,消費者很難維權。 案例一 圖片實物差別大 “當時從網上看鞋子的照片,感覺樣式非常好,于是就買了,可拿到貨才發現材料和做工都非常粗糙。”市民孫女士不久前從某網站購買了一雙休閑鞋,拿到貨后發現質地與她想象的差距非常大,而且顏色也和圖片有差異。 孫女士隨即聯系賣家,要求退貨,可賣家的答復是:他們在銷售商品的網站上早就作出了說明,商品存在色差屬于正常情況,而且已經售出,沒有質量問題,不能退貨。隨后,孫女士在網頁的一角看到了這個“免責聲明”。 案例二 花瓶打碎沒人賠 市民王先生在某易物網站上看上了一個花瓶,于是花了120元訂購,并且加付了15元快遞費。幾天后王先生收到一個包裹,快遞公司工作人員要他簽收后,才把貨物給他,王先生打開一瞧,送到手里的竟是一堆花瓶碎片。王先生首先找到快遞公司,工作人員表示,王先生已經簽收了包裹,無法證明貨物損壞與簽收貨物的前后時間。王先生只好又聯系賣家,賣家則表示,他們發貨時貨物完好無損,而且免責條款內有說明,貨物發出后在運輸過程中出現問題,他們是不承擔賠償責任的。 記者調查 網站聲明擺脫責任 昨天,記者在百姓用戶網看到,從衣帽皮鞋到風味小吃,各種物品應有盡有,網民只要輕輕點一下鼠標,就能把需要的東西買回家。 記者在用戶協議中看到,“免責”一條十分醒目,網站聲明,網站僅作為用戶網上發布信息的網絡平臺提供者,并非信息的發布者;用戶上傳的內容,沒有經過百姓網事先審查,因此百姓網無法保證其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時,網站既沒有事先審核,也沒有事后參與用戶的實際聯絡。用戶確認在使用本網站所提供的服務前,用戶已經知曉、理解并認可此情況。用戶在使用非百姓網自行上傳的內容時遭受的損失和其它一切后果由用戶獨自承擔。 免責指向換貨退貨 網站先為自己“免責”,具體到網店,又會如何“甩干”自己的責任呢?昨天,記者在幾個易物網的商家網頁內看到,各自的“免責條款”五花八門,基本都是針對售出的貨物調換和退貨環節而定。 記者了解到,目前網店普遍實施的退換貨規則并非完全不需要消費者承擔費用,一般中小型的賣家,如果產品本身沒有問題,只是買家單方原因的退換貨,是需要買家自己承擔運費的,而一些大型網商,出于市場、信譽等方面的考慮,一般都會承諾免費提供退換貨服務,但一般僅限一次。 消費者: 私設免責條款太“霸道” “相比傳統的購物方式,網購看得見摸不著,難免會出現不合心意的情況,商家應該滿足調換或者是退貨的要求?!笔忻裢跖渴俏粯藴实木W民,從家里的水電費到鍋碗瓢盆、衣帽鞋襪,幾乎都是通過網絡完成交易,有合心意的時候,也有不順心的遭遇。 王女士表示,有很多買家通過網購等方式買回物品后才發現,貨品沒有之前了解的那么好,比如顏色或尺碼不對、商品和網店描述不一致等等,這些情況都面臨退換貨的問題。在王女士實際操作中,一些正規商家會準許調換,但也有商家為了減少調貨或者退貨,會在交易網頁內,私自提出自己的“免責條款”,這對于消費者來說有些“霸道”。 商家: 很難避免惡意退貨 商家自設“免責條款”,給消費者購物帶來諸多隱患,然而作為商家本身,也在擔心沒有這些“免責條款”的庇護,將帶來很多的麻煩,甚至會引發一些惡意維權,危及網站和網店的存亡。 小李在某知名易物網站上開了一家服裝店,他在網站內聲明,貨品一旦售出不得退貨,貨品寄到三天內可以要求調換,而且郵資消費者自負。“我們開網店原本就掙不了幾個錢,如果每天賣出的貨都得換來換去,甚至免費退貨,還掙啥錢呀?!毙±钫f,一旦取消免費條款,將很難保證銷售額,再算上郵資,他根本承擔不起。如果遇到惡意退貨的消費者,風險就全部轉移到網店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