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肝癌是一種惡性程度高嚴重威脅人體健康的重大疾病。它發展迅速,生存期短讓醫學界感到十分棘手。早期原發性肝癌癥并不明顯,當出現有腹水、黃疸、遠處轉移等情況大多數已是中晚期。對于早期的 原發性肝癌可通過手術配合化療藥物控制病情的發展,但對于晚期原發性肝癌患者來說已經失去了手術機會且對放化療藥物并不敏感,患者也無法承受放化療帶來的毒副作用。 針對這種情況,有什么合適的方法可讓晚期原發性肝癌患者能改善生存期?記者帶著疑問采訪了新橋醫院腫瘤生物治療中心的朱波教授。朱波教授英國倫敦大學皇后瑪麗醫學院博士后,具有豐富的腫瘤臨床經驗,他對記者談到:對于晚期原發性肝癌不能接受手術、放化療的患者可建議使用過繼免疫療法來抑制癌細胞的增長,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從而延長生存期。 朱波教授所提到的過繼免疫治療是目前國際上正廣泛開展的腫瘤生物免疫治療一種。主要是CIK(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治療方案。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是一種新型免疫活性細胞,其主要效應細胞表面既有T細胞表面標志(CD3),也有NK細胞表面非MHC限性性殺瘤特點。與淋巴因子激活的殺傷細胞(LAK)和腫瘤侵潤淋巴細胞相比,CIK具有增值速度快、殺瘤活性高、殺瘤譜廣、毒副作用小等優點。 對于CIK治療治療晚期原發性肝癌,朱波例舉了曾接受過CIK治療的晚期原發性肝癌患者例子。 今年5月份,新橋醫院腫瘤生物免疫治療中心接治了一名56歲肝癌晚期女性患者。通過肝穿刺病理學確診該患者身體情況較差,無法承受放化療藥物的副作用,因此未行手術及放療治療。而采取了CIK細胞免疫治療方案。 CIK主要由二種具殺傷活性的亞群組成:CD3+CD56+細胞和CD3+CD8+細胞通過黏附因子LFA/ICAM-1途徑與腫瘤細胞結合 后,分泌含大量BLT酯酶的顆粒,這些顆粒能穿透靶細胞膜,導致腫瘤細胞的裂解,而且CIK細胞還能分泌IL-2、IL-6、TNF-a及GM-CSF等一些細胞因子,增強細胞毒作用,此外CIK細胞還可通過直接靶向腫瘤細胞進行殺傷或誘導其凋亡。 患者在接受CIK治療前進行肝動脈插管化療2次四周后,采用CIK免疫治療2個療程后發現患者治療后食欲、體力均較前好轉,體重增加(大于治療前的5%),疼痛減輕,胸水彎曲吸收,盆腔僅有少量積液;黃疸完全消退,白蛋白/球蛋白比例恢復正常;轉氨酶治療后恢復征程;AFP、CA-125等免疫指標均降至正常;B超檢查肝臟腫塊較治療前有所縮小(不超過25%),且無出現任何毒副反應。因此事實證明,過繼免疫治療對于晚期原發性肝癌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有效的抑制腫瘤生長,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從而延長生存期。 肝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上升速度僅次肺癌,在死亡率上升的腫瘤中占第二位。肝癌患者經手術、化療及放療后,難以長期改變患者的生存質量。過繼免疫療法具有一定的抗腫瘤效果,免疫活性細胞在體內能直接殺傷腫瘤細胞,且能調節和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因此過繼免疫治療已成為腫瘤常規輔助手段之一,為防止腫瘤的復發、轉移和消除患者體內殘留的腫瘤細胞改善患者生存治療提高了新的治療途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