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八年前,當畫家解中才和他的妻子董文杰將他們創辦的畫作坊從青島市區搬進膠南市張家樓鎮大泥溝頭村時,他們不會想到,這里會成為聞名全國乃至世界的屈指可數的“畫工廠”——綠澤畫院。 ????大泥溝頭村,距膠南市10余公里,距青島市區70公里,村后有松泉山相依,村東有水庫掩映,山青水綠。山水田園處,畫院董事長董文杰手指幢幢花園式別墅,自豪地告知參觀者:“這里原先是菜地,我們來后蓋了些平房,現在 ????從業余畫家到跨國畫商 ????如今的綠澤畫院,幾乎每天都有參觀者登門造訪,或出于好奇,或要真心學藝,而來者必達的畫院“勝地”便是解中才的個人作品展室,那里珍藏著這位已過不惑之年的成功畫商最初有關藝術的光榮與夢想。 ????白樺林,森林中的小動物,還有妻子的肖像,解中才最擅長的是寫實風格,尤其擅長風景和人物。雖然沒有經過美術院校的專業培訓,但他的創作極富天賦。而今,最大的那幅森林畫已經被歐洲畫商以10萬美元的價格買走了,解中才似乎也在慢慢從純粹畫家的身份中隱退,每年有大量的時間充當空中飛人,往來歐美各國。 ????董文杰告訴記者,每年解中才必做的一件事是考察海外市場,跟蹤熟悉國際畫界的潮流走向,以便對癥下藥,保證產品銷量。今年的出訪時間推遲,是因為籌備畫院所屬的國際展覽交易中心的開業事宜。而與此同時,解中才還率先在畫師中間發展原創力量,有的放矢地開發原創作品。 ????從未經過專業深造的業余畫家到游刃有余的跨國畫商,解中才一共只用了8年。 ????從做訂單到原創品牌 ????從八年前的30名畫師、幾間平房發展壯大到擁有畫師、畫工700多人,年產油畫3至4萬幅、利潤300萬美元的大型畫院,從當年的畫作坊到被命名為中國文化 (美術)產業示范基地、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董文杰認為,綠澤畫院能夠有今天,得益于對人才的尊重和培養。 ????吳麗彥、申艷秋,當年,這些只有十七八歲的女孩子跟隨解中才、董文杰夫婦,從青島市區轉戰膠南的大泥溝頭村,在13年的時間里與這座日漸壯大的企業一同成長,如今,她們都已為人母,更重要的是,她們已成為綠澤畫院的頂梁柱,并已開始嘗試作品的原創。李寶才和孫艷秋,這對曾經在綠澤畫院參加藝術培訓的農村青年夫婦,他們的一幅原創作品甚至賣出了3萬元人民幣的價格。董文杰說,她不相信那些“撂下鋤頭就拾起畫筆作畫”的傳奇,是綠澤化院的成長壯大給了這些年輕人提升的廣闊空間。“綠澤是做國外訂單發展起來的,原本畫工的工作就是根據國外提供的畫樣進行臨摹,而自己的創作很少。如今,我們專門為畫師提供了展示空間,讓他們的才華得以釋放。”如今的綠澤畫院,已打出了 “綠澤油畫”的內銷品牌。從人員培訓到畫作的來樣加工,再到原創展覽和銷售,綠澤畫院已逐漸走出了一條產業鏈完備的藝術產業化路徑。 ????從建設產業園到醞釀上市 ????精美的油畫,配上柔和的音樂和燈光,讓記者仿佛走進了國際大都會的美術館。這里就是今年9月15日剛剛啟用的青島綠澤畫院國際交易中心。記者看到,面積達3000平方米的畫院國際交易中心,設有油畫展覽區、業務洽談區、交易區、拍賣區等功能區域,集油畫作品收藏展示、文化交流、產品交易功能為一體。 ????“綠澤畫院已經走過了13個年頭。13年,對于多數企業而言是一個瓶頸期,解決不好企業會面臨生死抉擇。綠澤正在尋求突破自我的新的發展路徑。”董文杰說,也正是在交易中心啟用之際,綠澤畫院完成了從貼牌到品牌運作,從低端臨摹到高端創作的轉型。目前,畫院接收的外國訂單已經排到了明年5月份。此外,占地11平方公里的青島達尼文化產業園正在開發建設中。另外,綠澤還正在醞釀成為以油畫創作交易為核心業務的上市企業,董文杰稱之為“二次創業”。 ????從幾間茅草房發展到周圍的三個村莊,從一個畫院發展到一個文化產業園區,從只有幾名畫師的小企業發展為國內著名的畫家村并醞釀上市,不能不說,膠南“畫工廠”是文化青島建設中的一朵奇葩,一個奇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