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由本報、市藍辦、市旅游局共同組織的“藍色硅谷游”昨天成行,首批90名晚報讀者和來自青島經濟職業學校西藏班的80名學生乘坐大巴車,游覽了嶗山科技城、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和國家深海潛水器基地建設所在地,以及11月30日剛剛試營業的港中旅青島海泉灣度假城,提前感受青島充滿希望、充滿魅力的“藍色未來”。 張穎 王瀚 趙杰 趙偉 中國對蝦在這里育苗 “藍色硅谷游”的首站是嶗山科技城。進入一樓大廳,一個巨大的沙盤吸引了讀者的目光。工作人員介紹說,根據規劃,這里主要建設有國家(青島)通信產業園、青島國際創新園、生物醫藥產業園海爾科技園、新能源產業園等6個專業園區。 大巴車沿濱海公路即墨鶴山路段向東行駛,一片建筑群映入眼簾,這里便是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的建設所在地。該項目計劃總投資10億元,總規劃面積500畝,將建設8個海洋功能實驗室、9個公共試驗平臺和3個技術支撐系統。建成后,將成為我國海洋領域最主要的科技資源共享平臺,成為國內第一、世界第七的海洋科研機構。 一路前行,黃海研究所水產遺傳育種基地的牌子滑過眼前,聞名的中國對蝦就是在這里進行苗種培育。 “蛟龍號”從這里入水 大巴車直奔國家深潛基地的所在地柴島,這是一座靜謐的小島。 “瞧,蛟龍號就是從那里入水的。 ”指著不遠處深入海中的一座石頭小島,對“蛟龍號”頗有研究的讀者陳大民興奮地喊了起來,只聽一陣“咔嚓、咔嚓”的快門聲,讀者們又收藏了一幅珍貴的畫面,“深潛基地開工建設后,我們很難再有這么好的機會深入柴島,所以現在趕緊拍下來留個紀念。 ” 最后一站是港中旅青島海泉灣度假城,一下車,讀者王煥東感慨地說:“去年我到過這個地方,那時還是一片建筑工地,現在再看,都快認不出來了。 ”進入海洋溫泉,金碧輝煌的大廳,壯觀的玻璃穹頂,如熱帶雨林般的景觀設計,65處大小不一的溫泉泡池,能做spa能賞海景的VIP鐘點房,還有一家老小都能找到樂趣的游戲大廳…… 藏族學生把美景發回家 昨天,對于剛從西藏自治區來青三個月的學生們來說,可說是大開眼界。白瑪央姬來自拉薩市,她告訴記者,以前只是在電影電視里看到青島的美,現在親眼看到了這里的美景。自己一定要好好學習,珍惜這三年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將這里的文化帶回去,讓自己家鄉的人都來青島看看。 一直忙著用手機攝像的普拉來自阿里地區,是青島經濟職業學校高一學生。他告訴記者,他想將這里的美景發回家鄉,讓家里人看看。 青島經濟職業學校邵婷主任說,這些來自西藏的學生有機會參觀藍色海洋建設情況,不但開拓了視野,也讓他們看到祖國的強大。 這批來自西藏自治區拉薩、阿里、日喀則等地區的孩子,將在我市讀書三年。他們學的是珠寶工藝與加工。 小詩一首抒豪情 踏上回程時,喜歡隨手寫點文章的讀者鄭明弟即興寫下了一首打油詩《我愛最藍色·藍色硅谷游有感》,抒發自己的愉悅心情:祖國騰飛大發展,誘人景色鋪長卷。 “藍辦”晚報旅游局,為民提供文化餐。藍色硅谷一日游,美好景色把人誘。日新月異大青島,參觀游覽風光好。出神入化新景觀,疑似仙境降人間。流連忘返看不夠,青島建設牛牛牛。宜居城市哪里找,屈指還數咱青島。 |
上一篇:即墨柳腔:老劇種迸發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