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滄區興華路街道地處滄口老工業區中心,是一個國有企業宿舍多、離退休老年人多、失業人員多、困難家庭多、矛盾糾紛多的“五多”區域。面對社區人群構成、利益訴求日益多元化,居民群眾對街道社區工作要求越來越高的現狀,街道深入調研、潛心謀劃,逐一敲開基層社會管理的突破口。一是解決資金難題。通過深挖潛力、優化環境,近年來累計引進企業36家,全面完成各項經濟指標;吸引投資2.6億元對滄口體育場進行改造,打造青島北 強化舉措,增強社會管理服務效能。通過抓管理促服務,理順群眾辦事渠道、完善便民服務體系。一是優化窗口服務。優化工作流程、細化工作內容,梳理出4大類29項具體業務,定期對政務大廳工作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培訓,做到墻上有流程圖、桌上有明白紙、心中有責任狀,實現了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二是推行特色服務。即特殊情況登門服務、日常事務現場服務、公共業務網絡服務、重點事項專線服務,提高了辦事效率和群眾滿意度。三是完善網格服務。將所轄6個社區112個樓院274個樓座劃分為68個網格,按照書記包全局、分管領導包片、科室包樓棟、社區包住戶的原則,形成黨務、政務全覆蓋管理服務責任體系。 通過抓陣地強配套,有效整合轄區組織資源、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提升為民服務水平。一是抓好居委會硬件建設。街道積極爭取、籌集社區建設資金,完成6個社區5處標準化辦公服務用房的建成交付使用工作。二是抓好社區標準化建設。完成7座筒子樓改建工作,爭取市社區改造資金3200萬對興華路舊小區、邢臺路社區、華泰社區進行拆違清亂、路面鋪裝硬化、墻體粉刷、圍墻透光、植綠補綠等改造工作,轄區舊貌換新顏。三是抓好社區軟件建設。配備開發了興華社區軟件配套建設,實現社區自治物業化管理。指導興國路社區三中小區家委會建立起由退休教師、4045人員和三中學生組成的志愿者隊伍,全面實現社區自治物業化管理。 通過抓考核提水平,強化考核評估和民主評議,加強對職能科室、責任社區、重要事項的效能評估和社會監督。一是加強內部考評。堅持實施周一例會制度、周二居委會調研制度、周五機關人員學習制度和日常工作監查制度。二是加強外部監督。在專設機關效能投訴電話的基礎上,聘請了10名來自不同行業的社會監督員實行過程監督,自覺接受群眾和社會各界的監督。 重視一線,優化社會管理服務平臺。秉持“服務就是管理,搞好管理先要做好服務”的理念,把管理服務平臺建到了居民家門口、百姓的心坎上。 一是解決問題在一線。實行分管領導包片掛點負責制,在街道專設辦公室,具體承擔組織、協調、指揮、督辦居民群眾反饋事宜。6個社區設立居民群眾信息反饋工作站,確保社區工作站辦公有場所、門口有牌子、接待有人員、工作有制度、記錄要歸檔。建立了由8名同志組成的工作信息員隊伍,搭建了上下 聯動的信息溝通平臺。 二是宣傳陣地在一線。 成立了市民道德教育基地, 堅持在對象上注重全民參與,在內容上重視提高科技含金量,在方式上注重結合滲透,在手段上堅持以陣地為依托、以活動為載體,使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街道共有12個道德教育聯系點,各職能科室、各社區與轄區困難居民建立了40多個幫扶對子,基本形成了黨政協調、干群一體、上下互動、覆蓋轄區的道德教育服務管理網絡。 三是黨員奉獻在一線。積極吸納有能力、有特長的群眾參與到“黨員義工大舞臺”志愿服務中來,開展了形式多樣的主題服務活動。今年來,共組織開展社區義工服務活動8次,參加活動的義工500多人次,為社區居民解決實際困難200多件,受服務對象600多人。開展“黨員義工護航團”、“黨員和諧大使”、“老黨員楊寶安工作室”等多種形式的黨員義工活動,使轄區黨員成為推動社區和諧發展的主力軍。 |
上一篇:李滄區鼓勵創業政策促進稅源經濟發展
下一篇:李滄區全面會診物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