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66萬億投資加快實體經濟發展 ◆確保研發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1.9% 在“穩增長”漸成中國經濟發展的主旋律時,山東將有什么作為? 記者從12月26日召開的山東省發改工作會議上了解到,2012年,山東省將通過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引導資金和人才向現代農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等實體經濟集聚,大幅提高研發投入等舉措,使山東經濟更加呈現“有品質的增長”。 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最直接動力。從我省情況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2010年為41.5%,比2005年低了5.9個百分點。從2008年開始,我省采取了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刺激消費的政策,但仍未形成長效機制。歸根結底,是百姓的腰包還沒有鼓起來。 今年,我省制定了居民收入年增幅高于GDP增速的目標。從前三季度數據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2%左右,高于約11%的GDP增幅。但同時,全年累計約5%的CPI漲幅,不僅蝕掉了居民部分增長收入,也抑制了消費需求。 此次發改工作會議提出,2012年我省將合理調整投資與消費的關系,通過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建立健全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不斷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等舉措,盡快使老百姓的腰包鼓起來。與此同時,切實抓好重要商品產銷,落實農業穩產增產,開展收費公路專項整頓,將CPI控制在較低水平,讓百姓手里的錢更值錢,加速形成擴大內需的長效機制。 引導優質要素向實體經濟聚集 金融危機時的刺激政策,使得銀行、房地產等行業完成“V形反轉”,但各種資產價格的快速上漲,大大增加了實體經濟的成本。與此相隨,更多資金被吸引到資本市場,加劇了實體經濟的空心化。據統計,我省實體經濟目前資金缺口達4000億元,創歷史之最。 為加快實體經濟發展,2012年我省將從優化投資結構著手,安排規模以上投資2.66萬億元。其中,社會民生投資3000億元,現代服務業投資700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投資4600億元,技術改造投資7800億元,農林水利投資750億元,交通投資860億元,能源投資1160億元,城建與環境保護投資1460億元,八大重點領域的投資占全年計劃總投資的86%。 “發展實體經濟,就是要引導各類市場要素特別是資金、人才、技術等,更多地向現代農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等實體領域集聚,這與我省的結構調整方向和目標是一致的。”省發改委主任、省兩區辦主任張超超說。 統籌區域和城鄉發展 以“藍黃”兩大戰略為重要引擎,以鋼鐵產業結構調整試點和沂蒙老區參照執行中部地區有關政策為有力助推器,我省深入推進重點區域帶動戰略,不斷拓展全省發展空間,積極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據粗略統計,1-10月,“藍黃”兩區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分別增長28.1%和38.6%,省會城市群經濟圈、魯南經濟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分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和2.1個百分點,成為全省工業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充分體現了重點區域帶動戰略的顯著成效。 2012年,為提高藍黃兩區建設水平,我省將統籌推進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引導技術、人才等要素加速向37個特色海洋經濟園和20個高效生態產業園集聚,培植10大特色優勢產業集群,鼓勵信貸資金和社會資本積極參與“藍黃”兩區建設,加快推動兩區融合發展。同時,加快推進膠東半島高端產業集聚區建設,提升省會城市發展水平,推進魯南經濟帶建設,制定支持沂蒙革命老區加快發展意見,出臺支持菏澤打造魯蘇豫皖交界地區科學發展高地的政策實施方案,進一步提升城鎮化水平,努力拓寬發展空間,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950億研發投入 助力轉型“山東創造” 科技創新和節能減排是檢驗經濟增長品質的試金石。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首先是讓企業成為自主創新的主體,實施以企業技術中心為依托的創新工程,努力打造一批自主創新企業和品牌。 事實上,研發投入不足已經成為制約我省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的關鍵。統計顯示,2010年我省研發投資占GDP的比重僅為1.72%,比全國平均水平低0.04個百分點。2012年,我省將完善創新投融資體制,進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確保研發投入占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1.9%,達到950億元左右,將更多的“山東制造”轉變為“山東創造”。 2012年,我省還將推動濟南、青島、煙臺國家級創新型試點城市建設;加快高水平技術創新平臺建設,爭取認定國家工程(重點)實驗室20個,新建80個省級工程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推進青島海洋科技與技術國家實驗室二期工程、國家綜合性新藥研究開發技術大平臺等重大創新平臺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