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報訊 針對最近民間一些關于出血熱爆發的傳言,昨日市衛生局組織市疾控中心和市傳染病醫院專家召開新聞發布會。 2011年我市出血熱發病數雖有所上升,但仍處于散發低水平狀態,全年累計發病數量為249例,且出血熱不在人與人之間發生傳播,市民不必過度恐慌。 據青島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防治科主任姜法春介紹,由于地理環境等原因,青島市是山東省出血熱發病率相對較高的城市之一。截至目前,我市今年共報告腎綜合征出血熱病例249例,報告死亡病例13例。 “青島市出血熱共出現過兩次高峰,一次在1986年,發病數為2000余例,另一次在1999年,發病數為1000余例。 ”姜法春表示,出血熱屬于自然疫源地疾病,近兩年我市總體流行強度不大,處于散發低水平狀態。目前,出血熱疫情主要分布在農村地區,市內四區并無發病者,僅郊區有零星病例。 省衛生廳昨日發布出血熱疫情公告稱,我省于1962年發生第1例出血熱病人,20世紀八九十年代曾出現大規模流行,平均年發病逾萬人。近年來,通過采取綜合性防控措施,我省出血熱疫情呈現連年下降趨勢,2009年后,每年報告發病人數已在千例以內。 由于該病嚴重者可導致死亡,致使不少市民產生了恐懼心理。對此,青島市傳染病醫院感染科主任范天利表示,流行性出血熱是由鼠類等嚙齒動物攜帶的漢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傳染病,主要傳染源是老鼠,人和人之間很難傳播。 流行性出血熱的防控應重點抓好預防接種和防鼠、滅鼠,高危目標人群要接種出血熱疫苗,一旦誤食鼠類污染的食物或被鼠類咬傷或抓傷,要及時清理傷口并接種出血熱疫苗。(記者 田璐 通訊員 徐曉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