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市委市政府啟動 “大干200天——市容環境整治十大行動”。 ????二、大沽河治理提上實施日程,計劃用三到五年時間從根本上改變大沽河面貌。 ????三、醫保實現全市統籌,城鄉參保人群享受同等待遇。 ????四、全國最大公共租賃住房項目、最大規模的保障房、最大規模的棚戶區改造安置房分別在黃島、城陽、李滄開建。 ????五、市內四區三大醫療重點項目(海慈醫院國醫堂擴建、婦女兒童醫院遷建、市中心醫院擴建項目)相繼竣工投入使用。 ????六、“大鼻子”校車在市區上路運營,部分公交學生專線開通。 ????七、青島啟動“食品安全大行動”。 ????八、88萬無保老人領取“退休金”,青島實現養老服務城鄉一體化并率先進入全民養老時代。 ????九、房屋專項維修資金管理辦法出臺。 ????十、已建工會企業推進工資集體協商制度,提高一線產業工人工資。 ????四季度十大民生事件 ????編者按: ????剛剛過去的2011年四季度,市委市政府統籌安排各項民生工程,中低收入人群的社會保障和救助體系進一步完善,部分城鄉居民水、電、氣、暖等社會公用事業訴求得到滿足,一批社會關切的熱點難點問題得到解決。由于政策給力、措施得力、執行有力,件件實事順民心、合民意、惠民生。 ????1、設專項資金破解房屋公共部位維修難 ????《青島市房屋專項維修資金管理辦法(試行)》于2011年10月20日審議通過。該辦法要求,我市七區范圍內的住宅和非住宅房屋(包括商品房、保障性住房、拆遷安置房和寫字樓、商業網點等各類非住宅房屋)的業主都應當交存房屋專項維修資金。屬于出售公有住房的,售房單位、購房人也應當交存房屋專項維修資金。 ????點評:這曾經是一個讓無數人頭疼不已的問題,由于我市不少住房沒有房屋專項維修資金,造成公共部位維修資金難籌措,許多急需維修的房屋多年得不到修護,部分居民在惡劣的環境下生活多年卻無法解決。一紙辦法的出臺,為解決這一痼疾提供了政策保障和依據,是無數老城區居民的福音。這也應該是社會管理創新的一個范例。 ????2、鐵路青島新客站居民安置區奠基 ????全市最大的棚戶區改造安置區——鐵路青島新客站居民安置區(海怡新城)于2011年底開工奠基。該項目是我市重大民生工程,也是老滄口區域的首個大型綜合社區項目。項目涉及拆遷安置居民近7000戶,此前他們的居住條件十分簡陋,40%的家庭居住面積在45平方米以下,屬于典型的棚戶區。 ????點評:一座城市的大交通夢想與一個老城區的居住夢想,歷史性地聯結在一起,青島新客站建設工程是城市發展的大工程,也是利民便民的大工程,這一工程將周邊棚戶區改造統籌規劃進來,7000戶居民一朝圓了安居夢,真正是“城市發展、百姓利好”。 ????3、城鄉困難群眾實現“同病同救” ????去年下半年,《青島市城鄉困難居民醫療救助制度》出臺,統籌城市和農村低保及低保邊緣家庭成員醫療救助范圍、救助病種及救助標準,將農村醫療救助對象由原來的低保家庭成員擴大到低保邊緣家庭成員,進而實現了城鄉困難居民“同病同救”。新制度將個人實際負擔醫療費部分的救助比例全部提高到90%;將救助封頂線提高到個人住院和門診全年累計為3萬元;取消了困難群眾醫療救助起付線;將城鄉低保家庭成員個人實際負擔住院、門診費用的救助比例平均提高了20個百分點。 ????點評:城鄉一體化發展,包括著民生政策的同步。“同病同救”讓所有青島困難居民“有福同享”,就體現了城鄉統籌發展,體現了民生政策的廣泛覆蓋。相信,隨著我市各種民生政策的不斷出臺,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從中受益。 ????4、城鄉居民低保標準全面上調 ????自2011年10月1日起,我市大幅提高城鄉居民低保和農村五保供養標準。市內四區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由每人每月350元調整到420元;五市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由每人每年1800元調整到2604元;五市農村五保集中供養和分散供養標準,分別由每人每年3600元、1920元調整到4800元、2724元。市政府隨即通知要求,根據居民消費水平變化一到兩年啟動一次低保標準調整,其中,城市參照不低于上年度城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5%的比例,農村參照不低于上年度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0%的比例。 ????點評:根據居民消費水平變化不斷調整低保標準,持續提高低保居民的生活質量,這體現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而廣大低保家庭生活有了保障、有了盼頭。 ????5、五區完成供水管網改造,自來水水質明顯改善 ????市區建設供水管網42公里工程于2011年11月竣工。該工程涉及市南、市北、四方、李滄、城陽5個區的40余條道路。供水管道改造后故障率下降為零,明顯提高了城市供水的安全保障率,改善了供水水質。此外,改造居民二次供水設施178處工程也同期完工。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后是管道直供,不存在水箱、水池對水質造成污染現象,水質與市政管網完全相同。 ????點評:千萬別小看這42公里的管道,通過改造,城市供水系統實現了低故障,居民生活用水水質得到大改善,這42公里長的地下管道,連通的是千家萬戶的民心。 ????6、七成青島人享受集中供熱,困難家庭獲得取暖補貼 ????我市2011年內計劃建設、改造的5個熱源項目日前建成,計劃建設的420公里管網、80座換熱站完工。市區因此新增集中供熱面積900萬平方米,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70%。為保障供熱質量,全市建立90條供熱服務熱線,24小時值守受理用戶反映的問題。此外,市財政還撥出1300余萬元向市內四區近1.7萬戶城市低保戶和患大病的低保邊緣家庭發放取暖補貼,每戶800元。 ????點評:70%的市區供熱普及率來之不易,1300萬元的取暖補貼雪中送炭,90條服務熱線的開通更是噓寒問暖。多年來,正是因為各級政府把百姓冷暖系在心頭,把冬季供熱當成大事常抓不懈,才使得越來越多的青島人在數九嚴寒里能“暖到家”、“暖到心”。 ????7、“大鼻子”校車擴大服務范圍,“護衛天使”上路保安全 ????去年底,我市開通10輛面向市北和四方初中學生的“大鼻子”校車。公交集團還開通了“學生公交專車”,到去年11月中旬共開通線路20條,投入55輛車,日運行89車次,途經55所學校,跨市內五區。 ????交警部門同時開展“護衛天使行動”,全市交警采取定點和巡邏相結合等方式,加大校車運行路線和中小學、幼兒園周邊的巡邏管控力度。同時集中對接送學生的車輛安全隱患進行排查整治,城鄉校車運行安全環境進一步改善。 ????點評:孩子能平安暢通地上下學,是每個家長的期待。我市采取一系列措施,極大地改善校車運行安全環境,是順應社會關切的一攬子民心工程。隨著校車開通的制度化,相信我市的廣大中小學生將逐步乘坐上安全舒適的校車。 ????8、市中心醫院新門診樓啟用,市區北部醫療質量提升 ????2011年第四季度市中心醫院新門診大樓正式運營。新門診病房綜合大樓的設計和使用引入了現代醫院中“醫療一條街”的理念,將門診、醫技、住院三大功能區域串聯起來,使整個醫療街南北貫通、區域清晰。寬敞明亮的門診大廳緩解了就診高峰期的擁擠現象;敞開式劃價、收款、取藥一站式服務,減少了群眾來回跑動;電子叫號系統使病人能夠有序就診;急救綠色通道實現了系統化診療服務。 ????點評:市中心醫院新門診樓啟用,是市委市政府致力于縮小青島南北差距的一大硬件工程,這無疑是市區北部居民的大喜事。“醫療一條街”推出一系列便民措施,甚至連“減少群眾來回跑動”這樣的細節也考慮到,更值得肯定。也只有這樣硬件和軟件一起抓,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我市醫療質量,解決群眾看病難。 9 ????9、青島實現“雙氣源”供氣,市民生活用氣增添保障 ????2011年11月初,隨著中石油泰青威管道青島分輸站下游分輸閥門的開啟,來自中石油陜京冀寧線管道和西氣東輸平泰線管道的天然氣,輸送到了青島市天然氣管網,打破了青島市單一管線氣源供氣的局面,實現了青島市“雙氣源”供氣,島城市民用氣將更有保障。我市自2002年底引進天然氣,近十年里只有中石化從淄博至青島的天然氣輸氣線路進入島城。 ????點評:從青島開啟“天然氣時代”到今天擁有兩個天然氣供氣源,僅僅用了不到10年的時間。政府不惜財力引進“兩股氣”,讓島城的老百姓“用足”了氣、“用順”了氣,服了氣。 ????10、九成以上個體戶免交增值稅 ????從2011年12月1日起,我市個體工商戶統一適用新的增值稅起征點,九成以上個體戶將免征增值稅。市國稅局征收管理的個體工商戶有5萬余戶,實行新的增值稅起征點后,全市起征點以上個體業戶為3314戶,90%以上的個體戶不再繳納增值稅,全年個體入庫的增值稅稅款將減少約3.8億元。 ????點評:少取,就是多予、就是放活。稅收雖然少了3.8億元,但3314家個體戶的生意活了,千百萬個經濟細胞更加活躍了,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更強了,對區域經濟發展來說,對成千上萬生活更加富裕的家庭來說,這個稅免得太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