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網友爆料,山東沂水天上王城景區山頂發現春秋時期墓葬,已發掘出3個帶銘文的銅鼎。31日,記者在采訪中獲悉,目前文物已經入庫,至于挖出的是不是銅鼎及其相關年代,有關部門并未證實。 山東省沂水縣一位知情人士說,發現文物后,當地公安部門就進駐了現場,春節期間一直守在山頂看護。年后,臨沂市文物部門早早進駐,并對現場進行了前期清理,還陸續發現有地下文物?!?/p> 31日9時許,記者爬上天上王城崮頂看到,施工現場清理出一個墓穴狀深坑,據目測,坑長五六米,寬約4米,位于地下約6米處。幾名工作人員在坑底施工,另有一人在本子上記錄。現場四周拉上繩子攔住游客,并設有多處監控。當地公安的車輛停在現場。 臨沂市文物局工作人員、現場負責人邱波表示,(地下文物)“是春節期間發現的”,他們已經按照考古程序對現場予以保護。至于網上所說的挖到了周代或春秋銅鼎并未證實。 沂水縣文化局局長韓世海說,挖出的文物已經入庫,對其他情況則三緘其口。 挖出銅器后,沂水方面曾請山大一位知名考古專家斷代。記者與該專家取得聯系,他說看到的只是幾片“銅片子”,被挖掘機破壞得比較嚴重,時代不好說。 天上王城景區早年曾叫“西大崮”、“紀王崮”,海拔577.2米,被譽為“沂蒙七十二崮之首”。據清康熙十一年《沂水縣志》記載,“紀王崮,巔平闊,可容萬人,相傳紀侯去國據此”。2003年規劃景區時,有關方面曾尋找古跡發展旅游,卻未找到,只是根據傳說改名“天上王城”。 采訪中多位考古專家認為,限于古代交通落后,在高山頂部或崮頂構筑大型墓葬幾乎不可能,此前山東范圍內也未發現海拔如此高的地方有春秋以前的墓葬存在。“如果真的發現了,倒是一次重大考古發現。”一位專家說。(喬顯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