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建一座“漢王城” ????平度市仁兆鎮和古峴鎮分別打造“漢文化景觀區”、“故城文化旅游區” ????大沽河在平度市古峴鎮和仁兆鎮一段異常“神圣”:西漢時期的“康王”劉寄就葬在河畔,“康王墳”周圍散落著大小漢代墳頭400多座,形成壯觀的六曲山古墓群;墓群東南方向30里外,是著名的即墨故城遺址,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按照此次大沽河的治理規劃,這里將被建成“故城文化旅游區”。 ????“康王墳”周邊一片荒蕪 ????在平度市境內,小沽河是大沽河的一個重要分支,這次大沽河的空間開發利用規劃,提出要把這里開發成 “故城文化旅游區”,而開發的依托,就是即墨故城遺址。古峴鎮朱毛村是小沽河邊的一個小村莊,也是西漢時期的即墨故城遺址所在地,據當地對文史有研究的村民講,西漢“康王”劉寄在這里做膠東王時,即墨故城是齊國的陪都,城市地位僅次于國都臨淄。戰國末期著名的火牛陣即發生在此,現遺存有金鑾殿、儲貨灣、二貞臺等遺址。跟即墨故城遺址相呼應的,是葬著膠東王劉寄的“康王墳”。 ????平度市古峴鎮黨委副書記孫德鋒當起了記者的向導,帶記者往古峴鎮西北方向走去。一路上,他們講了不少“康王墳”的故事。“康王墳是一座山,康王本想葬在山下,可他兒子一輩子跟他對著干,康王臨終前故意說反話,說要葬在山上,誰知康王兒子這次真聽了話,便把康王埋在了山上。”王秀慶說。 ????站在“康王墳”的東麓往西看,整座山的形狀就像一個元寶。記者環顧四周,這座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外圍沒有任何圍欄,就是一片荒蕪的林地。 ?????想發展旅游先把路修好 ????在平度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打開康王墳,膠東不受貧”,可見康王墓里埋藏著多少寶貝。“前幾年盜墓猖獗,從去年到今年,我們專門從附近村莊聘了8名文物保護員,對六曲山墓群進行巡視,盜墓的情況明顯少了。”孫德鋒說,近來來,該鎮還一直在荒山上栽樹還綠。“以前,這里是荒蕪一片,現在好多新栽的松樹都長大了,不像以前一樣光禿禿的了。”附近蓬萊前村村民于相才告訴記者。 ????“六曲山古墓群屬于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作為地方政府,沒有權利開挖。”古峴鎮副鎮長王秀慶說,“既然不能打開,我們就開發旅游,讓它為我們所用。”根據《青島市大沽河流域保護與空間利用總體規劃》,古峴鎮被規劃為故城文化和田園生態旅游區。“我們要抓住這次大沽河治理的重大歷史機遇,以故城文化遺址、漢墓群文化遺址為核心,以民俗文化體驗、田園采摘度假、種植體驗、大唐風電旅游為補充,強力構筑富有特色的綜合性濱河生態旅游長廊。”王秀慶滿懷信心地說,他們將在西漢王陵墓群遺址按照原始風貌分階段進行恢復性修復,逐步建設大遺址公園,全力構筑故城文化區。 ????“最要緊的,是先把路修好!”王秀慶告訴記者,古墓群和即墨故城遺址雖在一個鎮,卻相距30里地,缺少直達道路相連。因此,最緊迫的任務就是先修一條好路,把兩個景點連起來。”王秀慶說。 ????復原一座漢王城 ????與此同時,仁兆鎮也想出一個“金點子”:把漢代的康王城復原。根據《平度市仁兆鎮漢城遺址恢復旅游項目可研報告》,他們將依照漢朝劉寄王府的樣式及規模,造出一座漢王城,城里的建筑、交通、飲食、娛樂等,全部復制漢朝時代的模樣。 ????“游客可以游覽漢王府,可以互動,可以了解距今2000多年前漢人的聰明才智以及先進的建筑藝術。”平度市仁兆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孫廣林說,依托歷史文化遺產,仁兆鎮還打算建一個中國漢文化研究基地和建設中國旅游論壇會址,選址在大小沽河交匯的地方,規劃建地7000畝,建成國家級旅游景區。“對于古墓的保護和開發我們一刻都沒有停止,希望借助這次大沽河流域的整治和規劃,讓我們的這兩處寶藏能夠發出應有的光芒。”孫德鋒談到這些的時候,表達更多的是希望和期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