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中國全面小康研究中心對我國140余名官員讀書習慣等內容進行調查,調查顯示,34.8%的官員表示“非常喜歡”,65.2%的官員表示“喜歡”,沒有官員認為自己對讀書的興趣“一般”,或是“不喜歡”,甚至“非常不喜歡”。 調查還顯示,官員們普遍喜歡看傳記,其次是文學和政治著作并列“榜眼”,哲學類書籍排名第三。他們注重歷史,關注經濟、保健、旅游,也有人偏愛美食和收藏。但對于營銷類書籍,他們全部都投了反對票。 此外,每周花10—14個小時讀書的官員最多,達到了35.1%的比例。 讀書·種類 傳記類書籍官員們的最愛 本次調查顯示,官員喜愛的圖書種類覆蓋面相當廣泛,其中傳記類的書籍最受官員歡迎,其次是文學和政治類,并列“榜眼”,第三“受捧”的是“哲學”類書籍,但“營銷”類的書籍沒有得票數。 目前,廣東、江蘇兩個經濟大省的領導干部紛紛向下屬推薦書目,這場自上而下推動的“勸學運動”,只是中國官員掀起讀書、學習熱潮的一個縮影。 在中國全面小康研究中心的書面調查中,多達87%的受訪官員表示,自己的上級領導向自己推薦過必讀書目;75%的受訪官員說,自己也向下屬推薦過必讀書目。 在官員的“薦書錄”中,《追逐日光》、《世界是平的》、《曾國藩全集》、《細節決定成敗》、《資治通鑒》、《激蕩三十年》、《政府新聞學》等書籍被頻頻提及。 ●分析 官員讀書專業性比較強 “官員讀書的專業性比較強,一般會選擇自己專業和工作領域內的書籍讀。”談及官員讀書的特點,中共中央黨校教授、黨建教研部主任王長江總結道。 調查結果印證了王長江的說法,超過半數的受訪官員表示自己的購書習慣是“根據自己的工作需要買書”。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區委書記對記者說,結合自己的工作需要,他買來了思想家梁漱溟的著作以及《世界大趨勢》、《苦難輝煌》、《致加西亞的信》等書籍。“不讀書?不學習?怎么可能呢!再不學習可就‘out’(網絡用語,落伍)了!” 這位區委書記坦承,“以前對讀書、學習重視不夠,感覺工作已經很忙、很累了,壓力也很大,所以一有空就想自娛自樂一下,后來因為市里出臺了干部讀書的相關規定,我開始加強閱讀,從書本上學到了很多知識,充了電之后,工作反而輕松了許多。” 官員討論活躍說明在思考 王長江認為,對于官員來說,不讀書是有壓力的,因為“讀了書才能與更多的人交流”。為了促進官員讀書,中央黨校的學員們有一個內部交流的活動,每個人發言15分鐘,談自己的讀書體會,例如最近看了哪本書,這本書對自己的啟示是什么,先是小組交流,講得好就再到全班去交流,“這項活動的推動力挺大,因為還有競爭的因素。” 在給官員們授課的過程中,王長江還發現了一個悄然而又有趣的變化。 中央黨校對上課老師提出的要求之一,是在講課的時候和官員們有互動,也就是說,老師在課堂上講了些什么,學生們有沒有聽進去,他們關心并且在思考哪些問題,師生們之間需要一個“有來有往”的交流。 按照王長江的習慣,有時候他會把課堂中間的休息時間從10分鐘延長到15分鐘或者20分鐘,如果學生有什么問題,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和他“聊聊”;他還會在兩小時課程中留下最后15到20分鐘,讓大家提出自己的疑惑,在課堂上交流互動。 在日前給一個“省部班”授課時,王長江照例給最后的互動環節留出了時間,“大家有什么問題嗎?可以提出來。”話音未落,兩只手舉了起來,王長江感到有些吃驚。他開始回答問題,但沒等解答完第二個學生的問題,又有人躍躍欲試地舉起手,迫不及待地想要提問題了。當他回答完三個學生的問題后,竟然還有第四個提問的學生。 “他們還真的挺活躍。”王長江有些沒想到,因為往常給官員們上課的時候,最難的事情就是讓他們開口說話,“只要我一讓大家提問,座位上就全是搖頭的動作,這種現象在‘省部班’表現得尤其明顯。” 在王長江看來,官員們現在敢于提出問題、發表見解、積極參與討論,說明他們平時在思考問題。“而思考問題的前提是看書。”王長江說。 讀書·時間 三成多官員一周讀書10—14小時 從書中獲取了思想、在閱讀中尋找樂趣。即便是在充滿壓力、競爭的環境下,讀書也不再成為官員的負擔。在參與本次調查的官員中,超過半數的官員表示,讀書是他們閑暇時間最喜歡做的事情。 對于“你喜歡讀書嗎”這個問題,34.8%的官員表示“非常喜歡”,65.2%的官員表示“喜歡”,沒有官員認為自己對讀書的興趣“一般”,或是“不喜歡”,甚至“非常不喜歡”。 曾寫下“閉戶長思難為句,登高放懷易為聯”、“醫病醫貧醫天下,徐徐大愛到人間”這些詩句的陜西省榆林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原神木縣委書記郭寶成,業余時間最大的愛好就是博覽群書、研究問題,他一直保持著寫讀書筆記的習慣,寫了100多萬字記錄他的所讀、所思、所想、所悟。 官員對于讀書的重視程度,在用于讀書的時間上也體現得頗為明顯。官員們每周會花多長時間讀書呢?2009年,人民論壇雜志社關于黨政干部閱讀狀況的調查顯示,33.4%的受訪者每周的讀書時間為0~3小時,27.6%為3~6小時。 本次調查顯示,每周花10—14個小時讀書的官員最多,達到了35.1%的比例,其次是7~9個小時,占受訪者的26.0%。3年之后,官員們每周讀書的時間延長了。 ●分析 出差旅程中“擠時間”讀書 南京市副市長陳剛常往返于南京和北京之間。他說,在每次來回的8小時左右的時間里不如看書,“每次出差的時候,我都會帶上自己要讀的書,也包括一些雜志,閑暇時間里,我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讀書、運動和攝影。” 陳剛認為,對于官員來說,讀書顯得非常重要,因為通過閱讀,自己可以間接獲得別人的思考結果,以及別人的休閑狀態。 在乘飛機或者坐火車的時候讀書,成為很多官員“擠時間”的有效方式,云南紅河州州委常委、宣傳部長伍皓曾在微博上展示自己在候機時所讀的書,“一本《國運1909:清帝國的改革突圍》,一本新版的《蘇聯的最后一年》。兩個特殊的年份,分別折射兩個國家的命運。國家的前途在改革,改革的路徑又應怎樣?鑒古知今,居安思危。” 淮安市信訪局長邱金義讀的大部分書都與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有關,他非常喜歡讀書,并且把逛類似于北京單向街之類的特色書店當作是一種享受,在機場候機時他一般都會去逛機場書店。 注:本次共調查了140余名官員,級別最高的為省部級,最低的為縣處級,受調查者中地廳級官員最多。 案例 省委書記薦書地方書店脫銷 一本名叫《創業的國度——以色列經濟奇跡的啟示》的圖書,在這個冬天,賣得很火。2011年12月22日,此書其中一位作者、以色列人索爾·辛格第一次踏上南京這塊土地的時候,這本書在中國已經銷售了10萬冊。 在正加快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的江蘇省,很多大大小小的官員將《創業的國度》和《精神的力量——中國共產黨偉大精神最新闡釋》、《中國震撼——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一起,擺在了辦公室最顯眼的地方,因為江蘇省委書記羅志軍在全省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工作經驗交流會上,鄭重地推薦了這三本書。 在會上,羅志軍特意講了推薦這三本書的目的:要求各位干部堅定信念和奮斗目標,堅信江蘇“兩個率先”一定能實現。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在羅志軍推薦這本書的前后,江蘇省內至少有南京、蘇州、宿遷3個地級市的市委書記在公開場合向其手下的干部推薦這本書。 在省、市主要領導的帶動下,江蘇省各級官員中出現了讀書熱潮,黨政機關、單位紛紛團購省委書記推薦的書,不少地方的書店甚至賣到脫銷。(記者 李洪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