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巨石打底子,然后再投入鋼筋混凝土構件,就能給海參筑起一個巢。礁巖類或砂巖類多的海底環境較適合海參生長。 ”近日,在嶗山區一家海水養殖公司,記者通過從海底拍攝到的錄像,看到了深海海參的生活狀況。據了解,隨著海洋牧場的建設,青島的海參養殖將逐步告別現有的淺海海參池,而走向深海。
淺海養參產量不穩定
談起淺海養海參和深海養殖的區域,老尹家海參負責人尹寶昌說起自己的一次慘痛教訓。以前,尹寶昌一直搞淺海養殖,1998年的一場臺風,“海底的石頭咕嚕嚕翻滾,把海參都壓死了,我賠得血本無歸。 ”從那以后,尹寶昌一直琢磨把海參養到更安全的地方,近幾年,深海養殖吸引了他的目光。今年,尹寶昌計劃建設2000多畝深海養殖區域。 “就在竹岔島附近的那片海域,我要在那里建人工魚礁,專門養海參。 ”
深海海參個頭大質量好
目前深海養殖的主要方法就是開辟海洋牧場。這種養殖方法最大的好處就是抗臺風能力強,讓海參能經得起風浪,還能防偷防盜。深海的水溫也較為恒定,屬于“冬暖夏涼型”,這么一來,海參在深海還能多長2個月。因為海參在夏天有5個月的休眠期,冬天還會冬眠。在深海里,海水溫度變化小,所以海參的生長周期能被拉長。
在嶗山區的一家經營海洋牧場的養殖公司,相關負責人說,凡是建構上“房子”的地方,都是海草叢生,海洋生物群來群去,海參、鮑魚的擁有量和產量比其他海區高3倍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