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座談會結束后,寧征與溫總理合影留念。(圖片均由寧征提供) “在全市的學前教育工作會上,我把和總理座談的情況匯報了一下,大家都很興奮。”2月16日下午,青島市實驗幼兒園園長從在開發區舉行的全市學前教育會上趕回后,接受了本報記者獨家專訪。2月7日下午3時,應溫家寶總理邀請,寧征和另外11位基層群眾一起,在中南海參加政府工作報告征求意見座談會,她跟總理面對面,提出了學前教育的四條建議。據了解,寧征是全國唯一的學前教育代表,也是青島教育界首位和溫總理一起座談的代表。而參加此次座談的代表中,還有教師、醫生、律師、網絡微博負責人等。 和溫總理座談?喜訊來得很突然 “現在想想,我能被選去和溫總理座談,應該是從去年11月份就有眉目了,但那時根本沒往這方面想。”16日下午,寧征回憶說,去年11月份,省教育廳往教育部推薦專家學術委員會成員,全省只有一個名額,當時推薦資料提供得很細,各種學術專業成果都報了上去。 離春節還有五六天時,教育部給市教育局來了個通知,讓把寧征的個人簡歷報教育部。 1月31日,正月初九,這天上午,市教育局又接到教育部電話,讓寧征去參加一個國務院的座談會。 “剛接到這個通知的時候,我挺淡定的,覺得無非是作為一個幼兒園園長代表,去參加座談會。”寧征說,教育局對她參加這個座談會很重視,學前教育處的兩位處長,把青島所有重要的學前教育文件拿給了她,讓她更多地掌握當前青島學前教育的狀況。從2月1日下午起,寧征開始“閉關”準備座談會材料。 這些年來一直致力于幼兒教育研究、書都出了好幾本的寧征,用了一天左右的時間,到2月2日,便寫出了6000多字的第一稿,并發給學前教育處的李處長,兩個人經過一番商量,繼續完善發言稿。 2月3日,將近9000字的第二稿出爐,里面提了學前教育的九個重大問題,當天晚上9時許,這份發言稿發到教育部基教二司副巡視員姜瑾那里。 2月4日早上9時許,寧征接到姜瑾的電話:“你怎么寫那么長啊……”這時,寧征才知道,原來,自己要向總理進行匯報,而每個人的發言時間不超過10分鐘,而她準備的發言稿,怎么也得講四五十分鐘。 此時,距2月7日下午3時的座談會舉行時間,只剩下3天了。 六易發言稿,匯報最基層的聲音 2月4日上午,寧征收拾好了行李箱,準備趕當天下午的飛機去北京。出發前,她又開始修改發言稿,又縮又減,但由于時間緊張,再縮也縮不到10分鐘的內容,只能等到去北京再改。 當天晚上6時30分,寧征到了北京,教育部派專人接機,她這時才知道,在這次座談會上,全國學前教育界中只有她一個代表,她不僅要代表青島市實驗幼兒園、代表青島市的學前教育界,還要代表全國的學前教育界。“這個時候,我沒有激動,也沒有興奮,只有責任了,想著怎樣才能完成這個工作。”寧征說,剛到北京的那幾天,她一直在琢磨發言的事兒。 2月5日,寧征改好了第三稿,只剩了4000多字。教育部基教二司巡視員李天順看了稿子,說給總理匯報的10分鐘一定要用足,稿子里提的問題不要太多,要把最核心的問題提出來,最后討論出四條最主要的。 讓寧征感動的是,在她修改稿子的過程中,李天順從她作為一個幼兒園園長的立場出發,進行理解、思考,而修改是在互動基礎上達成的共識。 當晚,寧征繼續修改發言稿,第四稿剩下3000多個字。6日一大早,和李天順再次溝通修改后,她覺得還有點兒長,個別地方需要再調整一下。“個別地方還要再通俗,總理就想聽基層的聲音,從身邊的小事兒提起,以小見大。”李天順再一次給寧征的發言定調,第五稿當天上午定稿。 當天中午,李天順再次審稿,最終定下第六稿,發言全文2200字。 |
上一篇:嶗山春茶產量將增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