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教授黃從新談及近些年衛生系統正式公布惠及百姓的醫療改革措施,表示, 這一實施方案,為我省醫療事業描繪出了清晰的藍圖,明確了我省醫改的目標和主要任務,也吹響了我省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啟動的號角。但是,公立醫院的改革在實施方案中仍處于“改革試點”之中,公立醫院怎么試點?怎么改革?改革有多大難度? 湖北省衛生部衛生經濟研究所醫院改革與管理研究室主任李衛平直指公立醫院的“五大頑疾”。 首先是“塊頭大”,布局不合理,城鄉差距大。 第二個“頑疾”是醫生培養制度不規范,水平參差不齊。 第三個“頑疾”是政府投入不足,發展嚴重依賴“藥品差價”。 第四個“頑疾”是醫生薪酬機制不合理,助長了不合理檢查、不合理治療。 第五大頑疾是醫院缺乏成本控制和管理,醫院運行和發展模式粗放,政府對公立醫院管理者缺乏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而這五大“頑疾”,正好是衛生部推行公立醫院改革要直接面對的問題。 武大人民醫院院長黃從新及湖北省其他知名三甲醫院當家人也談到了自己的觀點。 觀點一:公立醫院可以民營,省部級醫院不應參與 “公私合作應當成為民營資本參與衛生事業發展的一個可行路徑。”為了有利于衛生資源配置結構的調整,向民營資本開放地市級和區縣級公立醫院作為投資合作領域,引導民營資本參與地方衛生事業發展。 民營資本投資公立醫院,應主要限于公立醫院的基本建設和基礎設施改造領域。此外,民營資本投資公立醫院,應是與地方政府的合作,而不是直接與公立醫院合作。 觀點二:公立醫院要真正“全員聘用” 針對公立醫院的人事制度改革,與會的院長們認為,公立醫院改革必須改革人事制度,真正實行全員聘用制,以崗定編。同時探索執業醫師多點執業,將醫生區分為全職醫生和兼職醫生,醫生可以有管理地在大醫院和基層之間流動,在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之間流動。此外,要合理拉開醫生與其他醫療輔助人員之間的收入分配差距。收入分配向高層次專業技術人員傾斜,有重點地增加醫生收入,尤其是增加高層次專業醫生的收入,讓醫生職業成為一個體面的職業。同時,嚴厲懲處收受藥品和高值耗材回扣的行為。 觀點三:政府投入太少 針對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有人質疑目前公立醫院公益性漸漸變淡,而多數院長認為不能簡單看待這一問題,襄樊市中心醫院黨委書記余志遠說,該院每年有約15名醫務人員,專門從事各種指令性任務,如突發性公共事件、國防動員、援外、支邊、下鄉、扶貧等,常有10多名醫護人員在外工作,但他們的工資獎金都由醫院承擔,同時,醫院還減免了許多貧困病人的醫療費,對特困群體給予許多優惠讓利,對急危重癥患者沒有出現因無錢而拒絕搶救的現象。這些都是公立醫院“公益性”的體現。但是,余志遠說,與之相反的是,這樣的一個三甲醫院,每年政府投入不足70萬元,而這樣的一個醫院,每年的支出在幾千萬元左右,而全國所有的公立醫院,政府投入基本處在醫院全年支出的10%以下。“70萬的政府投入,幾千萬的支出,投入只是零頭,何談公益性?”多數院長發出這樣的質疑。 觀點四:取消藥品加成后,公立醫院必須“引資” 省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唐其柱介紹,湖北省人民醫院醫療集團包括省人民醫院,黃石、荊門、十堰、宜昌等各地級市人民醫院共16家,16家醫院政府平均財政補助,僅占醫院全年支出的6.32%。,那么,醫院必須在市場中取得收入、維持生存,即醫務人員的工資、獎金、醫院的基建和設備采購等都要靠醫療收費來籌措,于是,“以藥養醫”的問題就普遍存在了。但是,如果取消藥品加成,政府投入又跟不上的話,醫院無法正常運轉,這樣,公立醫院必須考慮引資了。 觀點五:大醫院兼并職工醫院不可“拉郎配” 對于武漢目前有一些職工醫院的公立醫院,政府是否該主導大醫院兼并,將其變成為自己的分院呢?這一十分現實的問題,李衛平主任與省人民醫院院長黃從新意見一致:不主張政府“拉郎配”。他們認為,從理論上來說,這是一個很理想的狀態,符合市場規律,而且對老百姓也有好處,因為現在許多這類醫院設備差、技術落后,兼并醫院要嚴格按照醫院自身的條件進行,資金、人員、技術都是決定性因素,一旦兼并失敗,公益性將大打折扣,甚至直接影響大醫院的長遠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