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冒發燒后輸液好幾天,沒想到幾杯酒下肚竟然成了“毒藥”,經急救才脫離危險的宋先生想起這場酒還有點心有余悸。記者昨日采訪了解到,宋先生之所以因幾杯酒中毒,竟然是他輸液用的頭孢類抗生素,讓酒精代謝發生障礙,導致劇毒物質乙醛在人體內累積過量。調查顯示,我市每年有近千人因使用抗生素藥物后喝酒引發中毒,不少患者險些喪命。 ????三兩白酒讓壯漢“中毒” ????37歲的宋先生的體質一直很好,發起高燒,不得不到醫院掛吊瓶,使用的抗生素藥品是頭孢曲松鈉,每天打一瓶,一直打了4天才基本康復。“打針期間患者還比較慎重,滴酒不沾,可輸完液不到一天就忍不住喝酒了。”接診的海慈醫院醫生介紹,患者宋先生與親友吃飯時喝了高度白酒,當晚就出現了面色發紅、呼吸困難、心跳過快的癥狀,而實際上他最多才喝了三兩。 ????患者硬撐著來到醫院,醫生只問出來一句“打過頭孢”,他就昏了過去。“當時一聽用過頭孢藥,再加上身上有酒氣,醫生就明白了,忙活了三四個小時病人才好轉。”海慈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宋永欣介紹,患者在注射頭孢類藥品后喝白酒,是很典型的“乙醛中毒”。剛到醫院的時候,不僅神志不清,而且渾身顫抖,血壓也偏低,顯然中毒已深,而且來醫院并不及時,估計家人是以為他喝醉了而沒過多理會。據了解,經過搶救后,宋先生在醫院住了近一周,才完全康復出院。 ????頭孢加酒精致代謝障礙 ????喝的明明是白酒,可為什么會引起乙醛中毒?對此,宋永欣醫生分析說,酒精(主要成分為乙醇)進入人體后,代謝的過程是:乙醇首先分解成乙醛,緊接著會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中間產物乙醛是一種有毒物質,毒性是酒精的30倍,但在正常情況下,乙醛只是在中間過程里短暫出現,人體內的總量很小,不會引起中毒。 ????“患者的問題出在頭孢類藥品上,輸液后還不到一天,體內殘留大量頭孢類藥品成分,這些成分導致酒精代謝出現障礙。”三醫急診科主任于增智分析說,很多藥物會抑制乙醛的進一步分解,而同時乙醇還在不停地分解為乙醛,導致乙醛在體內大量累積,最終中毒。乙醛對肝臟的損害可能會持續很久,嚴重時會危及生命。專家表示,這種反應稱為雙硫侖樣反應,因此在使用頭孢類等藥物時和停藥后1周內,不能飲用含有酒精的飲料。 ????每年近千人被放倒 ????“每年都會遇到很多酒精和乙醛中毒的患者,前者是因為喝多了,后者則是因為藥物和酒精同時攝入體內。”九醫急診科醫生陳勝波介紹,不僅僅吃藥的時候喝白酒會出危險,喝啤酒也是一個道理,不少病號是直接被朋友從燒烤攤上送來醫院急救的,每年至少能接診20余名此類患者。 ????記者昨日還從青醫附院、市立醫院、401醫院、八醫、九醫等采訪了解到,市區各醫院每年接診“乙醛中毒”的患者有近千例,都是在服用某些藥物的時候喝酒,造成中毒,“過年前后和夏天是高發期,過多的應酬導致體質下降,而吃藥時又喝酒,十分容易出危險。”八醫急診科醫生介紹,接診患者中超過半數人情況十分緊急,如果救治晚了,會影響肝臟和心肺功能,甚至會有生命危險。 (記者 陳珂) ????新聞鏈接 吃了這些藥須滴酒不沾 ????專家提醒,引起雙硫侖樣反應的藥物有頭孢類和咪唑衍生物,如頭孢曲松鈉、頭孢哌酮、頭孢噻肟、先鋒霉素、痢特靈等;如果服用了其他藥物,例如能夠引起心慌、心跳加速的藥物以及擴張血管的藥物,在服藥期間最好不要沾酒。 ????此外,服用甲硝唑、替硝唑、酮康唑、呋喃唑酮、氯霉素、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苯乙雙胍、奧美拉唑、磺胺類等藥物期間,也不要喝酒,如喝酒同樣會引起乙醛中毒。啤酒、白酒、黃酒、果酒等均可引起反應。除了不能飲酒外,還應避免服用含乙醇的藥物(如藿香正氣水、養陰清肺糖漿等)、食品(如調味劑、發酵的食醋、酒心巧克力等)以及補品(如人參蜂王漿)等。 名詞解釋 ????雙硫侖樣反應,又稱戒酒硫樣反應,是由于攝入藥物(如頭孢類)后飲用含有酒精的飲品(或接觸酒精)導致的體內“乙醛蓄積”的中毒反應。 |
上一篇:破解版導航儀亂指方向
下一篇:今年起到醫院先治病后談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