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水母網2月28日訊 “我們在即墨發現一塊非常奇怪的碑石。”今天上午,本網新聞熱線接到山東 民國“褒揚”碑立村頭 “這塊石碑足有兩米多高。”今天上午,記者趕到即墨靈山鎮段埠莊的村南,看到一塊足有2米多高的精美雕龍石碑立在村頭。“這是一塊上等的漢白玉雕刻的……”據村民吳先生介紹,這塊石碑歷經了風風雨雨的洗禮,石碑上的記載已經模糊不清了。記者注意到,在這塊石碑的上端雕刻著精美的雙龍戲珠,兩條騰飛的巨龍駕著祥云盤旋在石碑的頂端,在石龍的下方,刻著“褒揚”字樣,在整個碑面上雕刻著“孝義兼全 ”等幾個大字。“這塊碑石是貞節碑……”據即墨博物館的考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貞節碑是封建舊時社會對婦女的一種最高褒獎。 貞節碑被鋪路搭橋 “前幾年,我們發現這塊搭建鄉村河溝的石板非常特殊……”據村里70多歲的邵守智告訴記者,那些年這塊石碑一直被當成橋石鋪墊在一條河溝上邊。“我們農收的時候,推著車子牽著牛都從上面走過……”他說,后來,有的人發現這塊石頭上刻著字,感覺很好奇,就用清水清洗出來,發現居然是一塊刻著字跡的石碑。“村里的老人告訴我們,這塊石碑原先是教育后人立在到路邊上,不知被誰推倒了,后來被當成了石板,鋪到石橋上了……”村里的人感覺這塊石碑意義非同一般,就將刻著龍頭的石碑重新立在了原址的位置。 民國貞節碑很罕見 “這塊貞節碑,是講述我們村莊一名帶姓婦女的……”據邵守智告訴記者,在很早以前,村莊里一名帶姓婦女,在自己年輕的時候,丈夫去世,為了照顧小叔子和一家老小,終身未再改嫁,成為即墨縣城方遠幾百里的一段佳話。“在封建社會,所有設立的貞節碑必須有禮部統一設置……”據即墨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介紹,但這塊石碑上的落款卻為“民國壬申仲春”字樣非常蹊蹺。“民國設置的貞節碑史料上是沒有文字記錄的,有待進一步考證……”但根據碑文的內容分析,這是一塊為表彰婦女貞節孝順而經官方批準設立的“貞節碑”。“這塊民國貞節碑保存完好,距今有80多年的歷史,在青島地區屬于首次發現……”據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稱,這塊貞節碑雕刻龍首圖案較為罕見,對研究民俗民風和村莊史都極具史料價值。(記者/馬立瑜 青島報道) |
上一篇:即墨市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