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昌樂路文化街,不少人在這里尋寶。 ????近年來,收藏市場日漸火熱。然而,隨著各種拍賣會屢屢拍出“天價”,假冒偽劣文物也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公眾面前。在收藏界,買到贗品并不罕見,但買到贗品后維權卻是罕見的事情。囿于“寧愿吃虧不能丟人”的行規和法律不健全,收藏者高價買到贗品,“挽回損失”的辦法只能是再伺機轉手,這也導致贗品在收藏者手中傳來傳去惡性循環。 ????“市面上九成古董是贗品” ????3月2日下午,在昌樂路文化市場,有不少賣古董的商家,也有不少人在這里尋寶,于大爺就是其中之一。 ????于大爺去年退休之后就迷上了收藏,經常到昌樂路轉轉。“我現在剛剛入行,還不怎么買,就是看看。”于大爺告訴記者,他也曾經買過一個瓷瓶,“花了兩千多”,據商家說是明代的,他也看不出來。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入行的山東省收藏家協會副秘書長蘇義才告訴記者,現在市面上流通的古董,百分之九十是贗品。“不敢說是百分之九十七八,但百分之九十都是假的。”蘇義才認為,許多贗品,光從價格上就可以看出,“宋代官窯的瓶子,幾千塊錢就想買個真的,想得也太美了。” ????蘇義才表示,現在很多人買這種“便宜貨”,一般是抱著“撿漏”的心態,“哪有那么多‘漏’撿,要是隨隨便便花幾千塊錢就能撿到漏的話,要這些專家干什么?”蘇義才告訴記者,他曾見過青島不少收藏者花幾十萬元就買了一屋子的所謂古代瓷器或一屋子的青銅器,“我都不用看,光聽聽價格就知道里面幾乎沒有真的。” ????上世紀八十年代,蘇義才剛剛入行時,還能低價買到真貨。蘇義才說,現在造假技術那么發達,幾乎不可能用低價買到真貨了。“以前是寶貝當垃圾賣,現在是垃圾當寶貝賣。” ????落槌成交無法保證真偽 ????對文物及收藏頗有研究的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老師陳杰告訴記者,現在收藏者藏品的來源主要有三種:除了上面提到的從古董商那里購買,從其他收藏者那里買或者與之交換,還有一種是從拍賣行競拍。 ????蘇義才告訴記者,一般剛入行不久的會從古董商那里購買,這種情況下最容易買到贗品。如果是從一些大的拍賣行競拍,贗品會比較少,品質也能得到一定保障,不過即便是拍賣行也是落槌成交,不保證真品。如果是從一些有名氣的收藏者那里購買或者交換,則更加保險,因為這些人的眼光可以相信。 ????青島天麒閣拍賣有限公司顧問魏書訓告訴記者,拍賣遵循的是落槌成交規則,只要是拍賣行聲明不能保證拍品真偽,則拍賣行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記者了解到,現在拍賣行基本上都已經在拍賣條款中注明了“不保真”這一項。 ????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規則稱:本公司特別聲明,不能保證拍賣標的的真偽及/或品質,對拍賣標的不承擔瑕疵擔保責任。競買人及/或其代理人有責任自行了解有關拍賣標的的實際狀況并對自己競買某拍賣標的的行為承擔法律責任。 ????專家也有看走眼的時候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現行法律中存在的漏洞使得消費者權益受到很大威脅。就拿拍賣行不保真的霸王條款而言,不但不違法反而有法律依據。 ????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宣傳部門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他們的拍賣規則完全符合國家法律的要求,并無不妥。 ????事實確實如此,根據拍賣法第六十一條規定,拍賣人、委托人在拍賣前聲明不能保證拍賣標的的真偽或者品質的,不承擔瑕疵擔保責任。 ????半島藝術中心鑒定業務負責人王濤認為,正是由于拍賣行都聲明不保真,導致如果拍到贗品,也很難維權。“如果起訴拍賣行的話,官司很難贏。”王濤表示,大多數的收藏者只能自認倒霉,怨自己眼力不行。“只能靠拍賣行自己的良心,大的拍賣行都有很強的專家團隊在拍賣之前對拍品進行鑒別”,魏書訓說,但也有走眼的時候,這個時候就要看競拍者的水平了。王濤告訴記者,如果拍賣的時候帶著長眼的專家的話,按照這一行的規矩,買到贗品可以要求長眼的專家賠償。 ????購買古董不受消法保護 ????青島市消協的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于藝術品消費具有投資的功能,不能將它看作是普通的商品消費。“一般來說,高價買藝術品并非是為了使用,更多的是為了保值或者是投資,因而它是一種特殊的消費,并不適用于《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這位工作人員還告訴記者,這些年,消協并未接到過與藝術品交易有關的投訴。 ????康達青島律師事務所律師袁健民也告訴記者,目前我國沒有專門針對藝術品交易的法律,只能是通過相關法律的規定進行維權。“如果是拍賣所得的贗品,由于拍賣法已經有了相關規定,一般是不能起訴拍賣行和委托人的。”袁健民告訴記者,但這并不意味著就沒有途徑維權,如果是個人之間的交易,可以依據《合同法》進行相關訴訟。 ????2000萬買了個假青花瓷罐 ????半島藝術中心鑒定業務負責人王濤告訴記者,在收藏圈里,沒買到過贗品根本不算入行。“買到贗品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買贗品。在這個圈子里,誰都交過學費,只是交多交少的問題。” ????去年,對于青島人蔡先生而言,是一個不平常的年份。他花了2000萬的巨資買了一個“元代青花瓷罐”,但后來證明,這是一個贗品。 ????蔡先生是青島一家企業的老總,平常對收藏也相當感興趣。通過朋友的介紹,他認識了同樣是收藏者的黃先生,在黃先生那里,他看中了一個元代的青花瓷罐。黃先生告訴他,這是一個家傳的瓷罐,他花了兩千多萬從一個朋友那里購得。蔡先生一看,認為確實是元代的瓷罐,蔡先生一沖動就花了兩千萬買了下來。買回來之后,他就向自己的朋友們展示,但不少朋友都說可能不是真的。于是,他就拿到了專家那里去看了看,確實是假的,專家告訴他,這是景德鎮仿造的,在當地也就值兩百塊錢。 ????消息很快就在圈內傳開了,蔡先生本來想再轉手賣給別人,但無人問津。由于交易時并沒有立下任何字據,所以雖然造假證據確鑿,蔡先生也沒有辦法起訴黃先生,只好自認倒霉。 ????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青島收藏界都知道一位因為買贗品從富豪變成窮光蛋的事。“他在上世紀 90年代開了一家園林綠化公司,那個時候資產就上億了,這么多年下來,買了許多高價贗品。家產也賠光了,還欠下不少外債。”對于該富豪的名字,該業內人士表示不方便透露。 ????“古董商”演雙簧騙走20萬 ????今年快七十歲的李大爺是個“老青島”了,自從退休之后,他就漸漸迷上了收藏。他經常到昌樂路一些古董商那里看看,有時候也會買一些便宜的小件,慢慢地,也跟那些古董商混熟了,不少古董商來了新貨也會向他推薦。 ????一次在昌樂路文化市場轉的時候,他遇到了一名自稱是收藏愛好者的人,姓曹,“看起來很有錢的樣子。”李大爺告訴記者,這個收藏者聽說他也愛好收藏,就拿出一張紫砂壺的照片來給他看,“你有沒有這樣的紫砂壺,如果有,我出高價買你的。”這個人還給李大爺留了聯系方式,告訴李大爺如果有就馬上聯系他。開始的時候,李大爺并沒有在意,因為他此前并沒有收藏過紫砂壺。 ????沒過多久,還是在昌樂路文化市場,他又遇到了另外一個姓馬的人,“一聽就是外地口音,他問我要不要紫砂壺。”一邊說,他還一邊拿出了紫砂壺的照片。“我覺得好像在哪里見過,我忽然想起來這張照片上的紫砂壺和前幾天姓曹的人給我看過的差不多。”李大爺告訴那個賣紫砂壺的人,他要考慮考慮,留了他的聯系方式。 ????他馬上回家找出了曹姓買家的聯系方式,“他說他可以出 30萬元買我的紫砂壺。”李大爺告訴記者,他馬上又聯系了馬姓賣家,談妥了價格之后,以接近20萬的價格成交了。李大爺除了拿出自己的積蓄外,還向兒女和朋友們借了一些,把紫砂壺買了回來。他馬上聯系那個曹姓買家,但電話再也打不通了。然后再打馬姓賣家的電話,也打不通了。他這才意識到,自己有可能被騙了。他馬上把這個紫砂壺拿到專家那里去看了看,得知這個紫砂壺是假的,也就值一兩百塊錢。 ????“我一個月退休金才2000多塊,好不容易攢了10萬塊,全都賠進去了。”雖然李大爺馬上報了案,但由于已經找不到這兩個人,他也只能等。 ????文物鑒定混亂證書滿天飛 ????專家認為,古董真偽的鑒定難也是市場難規范的最大問題。蘇義才表示,目前的古董鑒定市場幾乎處于無法律約束的狀態之中。“現在誰都可以開個工作室從事文物鑒定,國家對此也并沒有相關規定,這就導致了各種鑒定證書滿天飛的情況。”蘇義才告訴記者,這種情況在北京等城市很普遍。“你到琉璃廠去看看,到處都是所謂的專家和各種證書。” ????而且,現在并沒有一種完全準確的技術手段可以鑒定藝術品的真偽。王濤舉例說,現在用來鑒別瓷器真偽的主要技術手段就是超聲波檢測胎土的年代,“但做假者也很聰明,他會把贗品放到微波爐里處理一下,這樣處理之后會使超聲波檢測設備出現兩三百年的誤差。”王濤笑著說,“從現在到清代也不到兩三百年,我說這是一件乾隆時期的瓶子,誤差就太大了。”王濤承認,現在這個行業主要還是靠自身的知識和經驗來鑒別藝術品的真偽,“所以你很難就能下結論說人家的東西就是假的。”袁健民告訴記者,現在國家并沒有專門的鑒定機構,但一些權威專家的鑒定也可以作為重要證據。 ????如擊鼓傳花 老騙新不稀罕 ????王濤告訴記者,藝術品收藏具有很長的歷史,從老一輩傳下來的規矩就是,買到了贗品不能聲張,只能自認倒霉。“買到贗品在圈內人看來是一件很丟人的事情,這說明自己眼力不行。”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買到贗品的人之所以不會聲張,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想再轉手賣出去以減少自己的損失。這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種現象在初入行者當中相當普遍,他們手里互相傳的一般都是假的。 ????蘇義才表示,收藏者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太貪,心存僥幸心理。“新手往往缺乏經驗,貪圖便宜,容易買回一堆并無多大價值的贗品。”蘇義才告誡廣大初入行的收藏者:收藏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收藏是一門大學問,需要很高的知識儲備。”蘇義才認為,收藏這一行最怕新手不懂裝懂,盲目出手。“買贗品即使花錢再少也是損失,買真品花錢再多也是賺了。”蘇義才建議收藏者剛入行時要多看,多上手,多學習,少交易。只有知識儲備夠了 ,有了專業知識能夠識別藝術品真偽了,才有機會“撿漏 ”,否則只能是交學費。(記者 周超) |
上一篇:寶馬街頭撒歡撞扁出租車開溜
下一篇:青島2011年納稅證明開始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