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黃成義和母親盛素英在平谷區的小屋前。 “我非常憋屈,這么大個男人,卻要在母親的照顧下生活,自己卻無能為力。”黃成義仰在床邊嘆息許久 退役籃球運動員黃成義,姚明昔日隊友,因腰傷在京治療3年,經濟日漸拮據。昨天,黃成義的母親說,希望兒子能被一個康復中心接納,把病治好。“盼他能自己養活自己。” 3月13日,網上一則《姚明昔日隊友落魄癱瘓 體制內難圓籃球夢》的頭條新聞,引發社會對黃成義的關注。 母子在京曾住窩棚 黃成義曾與姚明同在一個籃球訓練營,2003年因傷致癱。2009年來京尋求康復治療。如今,他與母親租住在北京平谷區的一間小屋內,拄著雙拐已經可以挪動。 他曾進入北京京師籃球隊,參加全國甲B籃球聯賽,并在北京體育師范學院就讀。2003年,黃成義在一次業余籃球賽中,腰部嚴重受傷。 不幸的是,他接受的腰椎管開窗減壓加椎間盤摘除手術沒有成功,自此喪失行走能力。2009年,母親變賣家產推兒子進京求醫,母子租住在北京南站附近的窩棚里。 母子每天飯費僅10元錢 一則報道在2009年引起社會重視,也帶來了各方捐款,最大一筆是2萬元,可暫時維持他在京康復費用。但去年的一場大火,母子失去居所,后輾轉至平谷區,每月房租150元。 昨天,記者在平谷找到了這位2.16米高的籃球中鋒。目前,母子倆住在平谷自行康復治療。由于沒有經濟來源,生活再陷困境。母子二人每天吃飯花10元左右。以前的捐款即將用完,母子對未來的生活一籌莫展。黃成義的母親說,希望兒子能被一個康復中心接納,把病治好。“別看他個大,手可靈活了,以后能干點活養活自己。” 現場 煮白菜就大餅 吃炒菜成奢望 快10年了,黃成義母子始終為治療他的腰傷苦撐著。 從難以站立,到每天能走五六個小時,撐起這個家的,不是這個2米16的巨人,而是他70歲的母親盛素英。 在京康復 禍不單行 昨晚入夜,平谷下起了小雨,院子里,盛素英正把兒子的輪椅往屋里搬。“兒子還得用它鍛煉呢。”70歲的老人一口山東方言。 母子倆這個家,只是間約10平方米的小屋子,左右各放一張床,中間僅能容一人通過的過道,是吃飯的地方。 去年,黃成義開始試著站立,現在已能不依靠母親攙扶,獨自行走幾步。從一張床移動到另一張床上,他需要手把著床上的鐵欄桿,吃力地撐著龐大的身軀。 “剛來北京時他只能爬著走,現在好多了。”盛素英為兒子的點滴進步欣喜。 回想三年前,盛素英變賣老家的家產,推著兒子來北京看病。“住在北京南站的工房。”黃成義說,去年,禍不單行,工房著了把火,他們沒了家。 在北京體育師范學院同學李滿強的幫助下,黃成義來到平谷。 母親滾壓木條為兒按摩 至今,黃成義一直穿著三年前買的白色旅游鞋,鞋幫和鞋頭都已經磨出黑色。“我腳大,不好買鞋。”他不好意思,把雙腳向床下蹭了蹭。為了練習走路,他很愛惜這雙鞋。下雪、下雨時,屋子里漏水,他唯一護著的就是這雙鞋。 盛素英每天都陪著兒子做腿部、腰部肌肉的練習。輪椅是他走路的輔助工具。他告訴記者,現在一天能走五六個小時,都由年邁的母親攙扶著。從開始嘗試站立,到現在能拄拐慢走,這一年,母親蒼白的頭發更多了,臉上的皺紋更深了。 為了不讓黃成義腿部和腰部的肌肉萎縮,盛素英每天都要給兒子做按摩,用手按不動,就用木條滾壓。三餐都是老人料理。“現在就買點白菜、蘿卜煮著吃,就點大餅。”從這個屋里的炊具就能看出,炒菜對于這母子倆是一種奢望。“就剩一兩千了,不敢買東西了。” 黃成義簡歷 1978年 出生在山東菏澤的農村。 1992年 上初二的他身高已達1.98米,被省、市的專業柔道隊和籃球隊同時相中。 1997年 注冊為北京京師籃球俱樂部隊員,參加甲B聯賽。 2001年 從北京體育師范學院本科畢業,試訓暫時無果,他回山東隨一支業余球隊訓練,以保持狀態。 2003年 在一次業余籃球賽上腰部嚴重受傷,做了腰椎管開窗減壓加椎間盤摘除手術。不料手術失敗,自此喪失行走能力。 2009年3月末 他和母親決定來北京。 2009年4月 經媒體報道后,黃成義母子得到了一些小額捐款和食品。 2009年4月29日下午 中國紅基會、奧運之星保障基金向黃成義發放2萬元救助款,用于他的康復治療及生活。 2011年5月 與其母親搬到平谷居住。(記者 郭超 實習生 葛南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