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4日,青島南京路與遼源路路口處一處新建小區。記者 王濱 攝 ????網友織圍脖: ????3808.93元就是“合理房價” ????溫總理針對合理房價的說法,再次引發了市民對房價調控的關注,不少熱心的網友也在微博上計算起了青島當地的合理房價。記者采訪得知,整個計算過程并不麻煩,就是扣著溫總理提出的兩條標準,即“房價與居民的收入相適應,房價與投入和合理的利潤相匹配”,并結合國際通行的合理房價標準來算的。 ????以青島為例,根據青島市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處,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8567元,以一個兩口之家為例,家庭年可支配收入為57134元。按照國際通行的慣例,合理房價是家庭年收入的4~6倍,按上限計算,上述兩口之家6年家庭可支配收入為342804。以90平方米為基準(90平方米是小戶型與大戶型的分界線),青島“合理房價”約為3808.93元/平方米。 ????據青島市統計局統計,島城去年前11個月市區新建住房成交均價為8695元/平方米,是網友測算“合理房價”的2.28倍。 ????開發商回應: ????就這個價,連買地都不夠 ????網友測算出的“合理房價”數據“出爐”后,立刻引發熱議。網友“輯文館”稱,3808.93元/平方米的這一測算價格,開發商連地都拿不到。 ????“隨著近幾年房價大幅攀升,房地產開發被多數人視為暴利行業。”市北區中央商務區一家新盤項目的陳經理告訴記者,但同時隨著城市土地資源日益稀缺,開發商拿地的成本呈逐年遞增趨勢。以青島市2010年以來土地市場拍賣成交情況為例,2010年7月30日舉行的土地拍賣會共成交三幅地塊:市北區敦化路以南、連云港路以東地塊的成交價為3530元/平方米,四方區清江路159號地塊以5730元/平方米的價格競得,四方區哈爾濱路52號地塊的成交價為7200元/平方米。 ????商品房利潤: ????抽取兩樣本,咱來算算賬 ????“商品房的開發成本無非是拿地成本、建筑安裝成本、稅費成本、營銷成本、配套成本這5大塊。”樓市分析人士張百忍說。青島世聯怡高公司總經理陳耀華及多名業內人士均表示,拿地成本占了總開發成本的“大頭”。 ????張百忍舉了兩個在售項目為例。其一是位于山東路的中海紫御觀邸項目,2007年,該樓面地價的成交價為8330元/平方米,目前在售均價在2萬元到2.5萬元之間。該項目是高層,建筑安裝成本(以下簡稱“建安成本”)在2000元/平方米以上;稅費、營銷和配套成本加起來在3000元以上,項目內部裝修標準為3500元。據此來算,該項目的開發成本不會低于1.7萬元/平方米。如果按照這個成本價,以開發商利潤為10%到20%來算,該項目的合理價格為18700元到20400元之間。 ????另一個是李滄區中海國際社區項目,去年11月份以3690元/平方米的價格競得,目前銷售均價約為9000元/平方米。其高層住宅項目為毛坯房,建安成本、稅費、營銷成本和配套成本均按照2000元/平方米來算,普通高層住宅的開發成本不會低于7600元/平方米。按照這個成本價,仍按照開發商利潤為10%到20%來算,該項目合理價格為8360元到9120元之間。 ????而上述兩個項目,若開發為多層住宅,在其他成本不變的前提下,建安成本降低600元左右,合理價格應相應下調600元左右。 ????按照一般開發周期,目前在售項目多數為2009年前后拿到的地。四方區2009年前后土地的均價在4000元左右,如果開發高層住宅,其成本價在8000元左右。但據業內人士分析,由于市內四區的樓面地價及成交價相差懸殊,不同區域的項目,其開發成本必然差異很大。記者了解到,島城盡管公布了去年前11個月市區新建住房成交均價,卻始終沒公布全市土地平均成交價格,也就無法估算全市平均合理房價。 ????調控預測: ????“降四成風險可控”是暗示? ????那么,房價到底要降多少才算“合理”?對此,業內人士和消費者各有期許。 ????“不少專家認為,房價如果下降20%到30%,就算是到了敏感區域。”樓市分析人士張百忍說,因為目前多數按揭貸款的購房者首付比例一般是30% ,一旦房價降幅臨近或達到30%,肯定會因為購房者拒絕還貸而引發信貸危機。 ????房價大跌,受影響最大的就是銀行業。但也有多位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去年時,時任銀監會主席的劉明康曾在多個場合反復強調:銀行業可承受房價下跌四成,風險總體可控。“這算不算一種暗示?”一位業內人士說。 ????“個人覺得,房價如果降到了成本價,就可以出手。”購房者張先生說,他剛剛在中海國際社區買了套套二房,價格為8200元/平方米。“我有一個從事房地產業的朋友給我算過,這個價格已經接近于項目的成本價了。”張先生說。 ????記者注意到,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曾對媒體表示,2010年房地產上市企業的綜合年報顯示加權平均毛利率不到25%,凈利率大概為10% ,萬科這么優秀的企業利潤率也只有百分之九點多。“京滬等一線城市的平均房價已經平均下降了約10%,今年一個合理回歸幅度大概就是10%到20%左右。”王健林說。 ????內幕起底: ????開發商摳成本,愛從配套下手 ????在樓面地價已定的前提下,為了盡可能地節省成本,增大利潤空間,開發商會采取哪些方式? ????“在拿地前,開發商會綜合分析未來的市場情況,包括分析地塊周邊的配套、人氣、升值潛力等綜合因素,力求準確地估算可以接受的樓面地價。”市北區一家開發企業的趙經理說,但在競得土地后,地價成本已經確定,所以要節省開發成本,開發商必然會在建安、配套、營銷等方面下工夫。 ????以配套方面為例,如果地塊周邊的水、電、暖配套已經非常成熟,這部分的配套費用是可以省下的;而車位配套方面,開發商會盡可能地多建地上車位,少建地下車位。“地上車位的建設成本大約在200元/平方米,而地下車位的建設成本為3000元/平方米。”趙經理說,尤其是高層地下車庫,需要下挖、使用鋼筋、做防水防護措施等,再考慮上地下車庫的進出通道設計,地上車位一般做到8.8平方米/個就可以,但地下車位由于考慮到公攤面積等因素約為25平方米/個。粗略算來,一個車位從地下挪到地上,就可以省下73240元。 ????另外,隨著高層住宅越來越多,電梯配套的花費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有些開發商為了降低成本,往往會選擇配置低的電梯,一些電梯甚至連基本的配置都沒有,如外呼系統、電梯的到站鐘聲。此外,多建商鋪也可增加開發商的利潤。“比如臨街的商鋪,以兩層的臨街商鋪為例,建設成本在2000元/平方米到3000元/平方米,但售價卻可是住宅的幾倍甚至十幾倍。”趙經理說。 |
上一篇:探秘膠州灣海底隧道內逃生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