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殯葬店出售的“別墅”和“名牌家電”。 網友、專家、環保部門齊呼吁 祭奠亡人 健康環保寄托哀思 新潮紙扎祭品通過其真實的制作,讓顧客減少緬懷先人產生的悲痛。雖然價格不菲,卻不乏問津者,銷量也不俗。但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的統計,國內每年清明期間燒掉的紙張達到一億噸,花費上百億元。看來,清明節要實現綠色環保拜祭,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有社會學專家指出,清明節追思先人是中國人傳承不息的特有風俗,在清明活動中,應該倡導文明祭祀,這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減少火災隱患,更能夠移風易俗,端正社會風氣,也可以借此教育后輩,但對低俗的風氣應加以堅決抵制。 為了爭取更多的藍天,環保部門呼吁,市民可放棄燒紙錢、冥幣的方式,改為用鮮花、綠絲帶等祭掃。建議市民低碳文明祭祀,買鮮花,或用網上掃墓等無煙祭掃的新方法來寄托思念之情,傳播文明、健康、環保的祭奠方式,減少祭掃活動對環境的污染。 大部分網友也紛紛質疑這些雷人祭品,對其感到無比驚訝和不認同。有網友稱,在大力倡導文明祭掃的當下,這種不良文化的祭祀活動浪費金錢、污染環境,使中華祭祀文化步入歧途。還有網友表示,這種表面的孝心背后,只是對道德和輿論的畏懼,并非真的敬與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