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日上午,我市在市級機關會議中心舉行2012年青島市科學技術獎勵暨科技創新大會,150項科研項目獲得表彰,獎勵總金額高達646萬元。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海洋局一所研究院袁業立,青島科技大學教授韓方煜,分別獲得2011年度青島市科學技術最高獎,兩人將平分百萬獎金。巧合的是,兩位科學家今年都是74歲。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李群為兩位教授頒了獎。 ????50年研究,為大海做預報 ????“在我的理解里,科技最高獎有點終身成就獎的感覺。 ”昨日上午,拿到科技最高獎的袁業立顯得有些激動。談到政府重獎的50萬獎金,這位研究了一輩子海洋的老科學家說,要把獎金全部用在鼓勵自主創新的年輕人上,“我打算用這50萬成立獎勵基金,專門授予在海洋科研方面有所創新的年輕人。 ” ????作為國內物理海洋學界的元老級人物,袁業立在海洋環流、波浪理論、海洋遙感、海洋數值模擬諸方面多有建樹,曾以國際著名科學家身份參加美國宇航局主持的海洋及海氣界面交換試驗研究。 “就像陸地上大家出門要看天氣預報一樣,我做的工作就是給海上作業的人提供各種預報。 ”袁業立開玩笑說,自己近50年的研究其實做的就是 “海上天氣預報員”。現在已經74歲的他坦陳自己有一份 “大海情結”,每天還幫著做課題,同時還不忘培養接班人,多年來堅持在科研一線帶新人、培養博士生。 “現在都提藍色硅谷,把科技、產業和市民的生活緊密結合起來,看到這樣的大發展方向我覺得特別開心。 ”現在,袁業立正忙著帶著五六個博士生一起做課題。 “有課題就一直做下去嘛。”袁業立這樣告訴記者。 62歲下海,把論文變商品 “我62歲下海經商,簡單說來就為了一個目標,就是不愿意學術上辛辛苦苦鉆研出來的一篇篇論文鎖在抽屜里,我要想方設法把它們轉化成商品賣出去,這才是實現科研的價值所在。 ”韓方煜曾三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今年又獲得了青島科技最高獎。他笑著告訴記者,他創辦了三家流動資產值上億的公司,事業才剛剛起步。 從一名高校博士生導師,到一名成功的商界人士,對于這兩種身份與角色,韓方煜還是更喜歡別人把他當成一名學者,但是把科研成果賣出去是他最完美的追求。MDI精餾精制工藝、碳四分離技術開發、稀土異戊橡膠生產新技術及產業開發、ECSS工程化學模擬系統……這些看上去讓人們頗感陌生的研發技術,有多項是突破了國外的技術封鎖,填補了國內的技術空白。 說起創辦公司的初衷時,韓方煜笑著說,公司最初是靠一支由十幾名退休老教授組成的團隊起家的。 “我們有的教授研究了一輩子異戊橡膠,愣是看不到它轉化成為產品,這種學術研究有什么意義與價值? ”韓方煜告訴記者,他最喜歡莊子的一句話,“感而后應,迫而后動,不得已而后起”。于是退休后的他創辦了第一家公司-伊科思技術工程有限公司。 相關鏈接 德籍教授獲合作獎 德國帕德博恩大學教授曼福瑞德·帕爾等6位外籍專家獲得了國際科技合作獎。帕爾是青島科技大學中德科技學院創始人之一。從2001年以來,學校先后輸送了460名學生到德國實習進修,攻讀學位。帕爾教授1993年初次來青島做學者訪問。他有一個心愿,就是如何更深入展開中德之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 “青島和德國在近代史上有深厚的淵源,我剛到青島就被這所城市的大海、沙灘、嶗山深深吸引,對這所城市產生了感情。 ”帕爾笑著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