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臺灣駐多明尼加外事官員區美珍遇害,歹徒疑似尾隨她回家加害。 據臺灣媒體報道,“僑委會”派駐多明尼加秘書區美珍當地時間周二,被發現遭人刺殺、陳尸住處,可能是臺灣第二個在海外遇害身亡的外事官員。 第一位是1984年僑務秘書廖俊明,在巴西家門口被槍殺。 當地媒體說,區的身上有毆打及勒痕,刀傷集中在頸、頭部。大門沒有被破壞侵入的跡象,推測歹徒尾隨深夜返家、單身獨居的區 區美珍的哥哥區明德昨天在臺外事部門協助下,辦妥新的護照及過境需要的美國簽證,預計今晚啟程。 多明尼加電視新聞畫面顯示,公寓電梯間白墻有幾抹血痕。報道說,清潔工上午9點發現血痕,便通知管理員,研判區美珍入屋前已遭攻擊。 此外,有同棟的住戶當晚聽見巨大關門聲。
多明尼加警方在區美珍的住家搜證 駐多國負責人侯平福昨天說,上午10點多發現區美珍未到班,致電住處及手機無人接聽,趕往她的住處查看。抵達后發現門關著,但門外有血跡,知道事情不妙,于是報警。 侯平福說,“后方的逃生梯似乎有使用過的跡象。”可能是歹徒逃走的路徑。“僑委會”委員長吳英毅說,區的房內凌亂,但不知有無財物損失,前一天區美珍加班到10點,還跟侯平福說要回家了。 “僑委會”已發電報,提醒駐外人員要注意自身及住處安全,建議外館女性工作人員若太晚返家,最好有其他同事陪伴。 區美珍畢業于文化大學哲學系,通過僑務行政普考后,1987年進入“僑委會”工作;2000年第一次外派到瓜地馬拉。 一名“僑委會”的人說,五十五歲的區美珍很資深,與她同期的同事很多都已退休;她處理業務認真、負責,人也開朗、和氣。也是慈濟志工。 這次她派駐多明尼加已一年三個月,侯平福說,“她工作認真,經常加班。” 區美珍約好陪媽“等不到她了” “這次,我們等不到她了。”約莫6分鐘的訪問,遇害的區美珍的哥哥區明德,這句話重復到第三次的時候,眼淚忍不住流了下來。 區美珍55歲,比她大2歲的哥哥,一直是區美珍的靠山。在“僑委會”上班時,多次加班到隔天凌晨,不敢回家,會打電話把哥哥吵醒來接她。 到了多明尼加,區美珍仍勤奮工作到深夜10點鐘,這次沒哥哥護駕,自己開車回家,卻遇惡徒。 區家有三兄妹,區明德說:“我和妹妹、弟弟的感情很好。”弟弟小他8歲,所以和年齡接近的妹妹的回憶特別多,“她從小愛看書、會讀書。家里她書讀得最好。” 文化大學哲學系畢業后,考上公職,從基層慢慢爬,“我們一直以她為榮。”已退休的區明德形容妹妹,“她很厲害,個子小小的。” 父親十多年前過世,區明德與年近80歲的媽媽住附近,“媽媽每次看電視,都希望多報道多明尼加,希望看到她的小女兒。” 區美珍第一次外派,是到中南美洲的瓜地馬拉;全家人覺得是好歷練,都支持能干的小妹去闖闖。 一年多前,她要外派多明尼加,家人都反對,特別是媽媽。最后區美珍答應,這次回來,會辦退休陪媽媽,才說服家人。 區媽媽舍不得小女兒離開,因為前一次外派長達6年,3年才回來探親一次。“不可能(常回來),她很忙、很忙。”說話鎮定的區明德,第一次對媒體記者提高音量。 “今天一大早聽到這個消息,真的很錯愕。我媽也不能接受這個事實。”明明說好這是最后一次外派、要陪媽媽度晚年,“但我們也等不到她回來。” 區明德記得,妹妹在瓜國曾遇當地執法人員,不明原因駕車追逐,區美珍機警驅車回住處,進入有警衛公寓。他呼吁,“長官應特別關心,駐外人員起碼的人身安全。這次是可以避免的。” 駐外人員遭遇偷搶 家常便飯 資深外事官員說,女性駐外人員特別要掌握“不落單”、“不客氣”的自保之道。 從駐外人員在海外遇劫的例子來看,歹徒作案的對象不分男、女。資深外事官員說,挑選住處非常重要,租屋處最好是有警衛或保全的大樓。 “外交部”人員說,租屋津貼有上限。不過,若同仁的住處需要額外加裝監視器等保全設備,部里評估該地區的治安狀況,有其必要,會個案補貼。但建議駐外人員選擇治安較佳的區域。要是可以,幾位同事租在同棟大樓或鄰近地區,上下班可以結伴同行。 這名資深外事官員強調,女性駐外人員“千萬不要客氣”,有需要館長幫忙協調同事護駕回家,一定要會主動開口,也不要拒絕他人的好意。 “非洲司長”徐勉生指出,外事人員駐外的薪水約是在臺灣的三倍,“可是,代價也高。”駐外被偷、被搶是家常便飯,有些時候,外事官員只求留下一命。 現任“中南美司司長”吳進木派駐秘魯時,游擊隊橫行,到處以汽車炸彈攻擊。他說:“要隨時注意停在路邊的可疑車輛。” 在中南美時,他會遵照當地人的指點,盡量避開“危險地帶”;所謂的“危險”,不只是激進分子多的地區,甚至是埋很多地雷的地方。 有一次秘魯代表接到恐嚇電話,館員怕在外遇埋伏,于是錯開上下班的時間及更換路線,以求自保。 駐外人員走在路上、待在家中,或坐在辦公室里,都可能有劫難掉下來。 某位外事人員開車回家,遇紅燈停下,歹徒持槍喝令他交出錢財。后來開槍轟他的頭,所幸沒射中要害,保住一命,不過影響到聽力,最后有回到臺外事部門上班。 另外,有位駐圣文森官員在二層樓的家中,遇歹徒闖入。他在客廳被打得頭破血流,老婆也被反綁、鎖在廁所。 也有駐紐約的女外事官員,以為是外送小弟按鈴而開門,結果是持槍的黑人,要求她交出財物,所幸未受到傷害。 “僑委會”在1984年有一位巴西的僑務秘書廖俊明,要進圣保羅家門時,被一名東方男子開槍擊斃。當時,家屬認為是政治動機。 臺灣駐巴紐代表處,1996年發生過一起重大搶劫。當時有4名歹徒,3人持槍、1人持刀沖進位于最高樓、第六樓的辦公室,制伏代表、秘書、當地雇員,將他們手腳以塑膠手銬銬起,膠帶封口。 當時的另一位秘書、現在“駐新加坡副代表”王華榮回憶,歹徒走到他身邊,把他押到代表的辦公室;他發現另4人已被下令躺在地上。 王華榮說,歹徒沒蒙面,又限制他們的行動,“我直覺會被滅口。”他在被封住嘴巴及銬住腳前,主動提議合作,去開自己辦公室里的保險箱。 當時保險箱存放部分公款,其他都是自己的現款及家中的珠寶手表。他說,“家里剛遭小偷,才把貴重物品改放在辦公室。”歹徒得手后似乎很滿意,唯一沒被綑住腳的王華榮,隨后到對面辦公室求救、報警。 他說,“現在回想,像在說個故事,其實被槍指著頭、不知是生是死的忐忑,旁人無法體會。”結果沒抓到歹徒,“警察沒警車,花半小時走路,才抵達代表處。” 這次搶案后,王華榮說:“我有如驚弓之鳥,在家不管冬天夏天,一律上鎖、再加上木棍抵住,都開空調。”擔心壞人再闖進家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