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5年淘汰上千條船 昨天,市海洋與漁業局漁政處的崔科長告訴記者,2002年,青島的捕撈船有7000多條,隨著國家出臺控制漁船總數、控制漁船主機功率數,以及報廢拆解獎勵政策等,我市的漁船數量有所減少,特別是小馬力的漁船5年來減少了1000多條,大馬力的漁船有所增加。目前,我市共有漁船5000多條,其中60馬力以下的有3500條,60馬力以上的船有1500條,1700馬 據介紹,漁船淘汰后,原先的漁民有一多半上岸后改行搞養殖、餐飲、加工等行業,還有一部分漁民合作更新大馬力的漁船,繼續出海捕魚。記者了解到,從2004年開始,我國實施對上岸漁民的培訓工作,引導漁民減船轉產轉業,我市漁業部門每年都要培訓上千名上岸漁民。 繼續往海里增殖放流 昨天,嶗山區漁政船檢處主任郭振勇告訴記者,他們已經采取了20多年的人工增殖放流,每年投入上百萬元在嶗山海域投放梭子蟹、海蜇等,根據這些年來調查發現,投入與產出比是1:50,這也是目前最能及時讓嶗山漁民見到效益的辦法。 “5年前,嶗山的漁民有5000多人,今年已經減少了2000人,我們也鼓勵他們及時轉產,并且拆掉小馬力漁船來發展大馬力漁船給予補貼,引導本地漁民開著大馬力船向外海、遠洋捕撈發展。”郭振勇說。 “修復漁業資源需要從綜合方面來入手,如近海環境的保護、休漁、建設人工魚礁和海洋牧場等等。”昨天,市海洋與漁業局漁業管理處張永舉處長說,以人工增殖放流為例,去年我市共投資1700萬元,共投放了水產苗種8億單位。十二五期間,我市將建設8處人工魚礁和海洋牧場區,總面積3萬多畝。大力開展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工作,向大海中投放優質水產苗種,增加海洋生物資源群體數量,到2015年放流水產苗種數量達到10億單位。 海洋牧場吸引魚群 張永舉處長介紹說,目前我市已經在鰲山灣、嶗山灣、大公島、靈山灣、齋堂島等海域建設了5處人工魚礁,大約2400公頃。 今年嶗山區還將建設我市第一個公益海洋牧場,該項目位于嶗山灣南部海域,利用馬兒島、女兒島、獅子島、兔子島等島礁區,投資建設3個人工魚礁區,礁區面積分別為93公頃、88公頃、92公頃,輻射海域面積達1萬公頃,通過擴大礁區大型藻類種植規模,有效改善礁區生態環境,建設人工海底森林來吸引魚群。 拆小船更換大漁船 記者了解到,今年市漁業局還將繼續引導漁民及時淘汰小馬力漁船,建設大馬力漁船,讓本地的漁船盡快地走出去,到外海捕撈。我市將大力發展大馬力漁船,讓漁民學習先進的捕撈作業方式,并要為120馬力以上漁船配備北斗衛星船載終端,為40馬力以下漁船推廣CDMA定位手機,提高全市漁船信息管理水平。 同時,為了保護漁業資源保護,我市要求對于40馬力以下漁船一律不核準拖網作業,減小對幼魚及其親體的破壞。規定了不同作業類型漁船網具網目尺寸的使用標準,堅決禁止使用不合格網具捕撈作業的行為,要求漁民依法生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