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島外貿店扎堆開業 出口貨尾單豐富 “這兩件日本原單小衫真不錯,含絲的面料很獨特,平時還真不好找。”昨天,市民小李在田家花園附近的一個新開張的外貿店里淘了兩件衣服,一共花了230元,她認為很值。 近來,不少市民發現,島城外貿服裝店新開了不少,可挑的商品也比去年豐富了很多。好多外貿店經營者也反映最近貨源充足。背后有什么原因呢? 外貿店密集開、貨源足 近來,島城新開的外貿店 “近幾周,每次逛外貿店都有收獲。”市民小楊說,最近她逛了幾大商圈的外貿店,發現出口美國、歐洲、日本的尾單貨都比較豐富。從服裝到鞋帽、家紡產品都淘了不少。感覺挺過癮。 近來像小楊淘得很爽的市民還有不少。多數外貿店也反映最近“吃飽飯了”!“以往,外貿店最難的就是找貨。”在龍山經營韓系服裝店的王先生說,以前為了找到比較獨特的貨品經常要大費周折,而今年以來情況改變不少。“大的外貿尾單服裝經銷商手里的貨源都很充足,挑出一些好貨真不難。” 出口企業紛紛轉“內銷” 外貿店能“吃飽飯”,反映出外貿紡服加工出口企業的轉型。年銷售額上億元的服裝出口企業負責人牟女士說,最近3年來,該公司的銷貨量一直呈現下降趨勢。去年下半年更是萎縮了一半以上。因此,該公司下定決心,要走內銷之路。 “我們的服裝都是韓版,給韓國企業供貨多年,質量款式都沒的說。但即便這樣內銷也要慢慢做。”牟女士說,最近該公司一方面將不少尾單庫存賣給了外貿店,另一方面開發自有品牌,在網上銷售。目前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記者采訪了解到,這樣做的企業不在少數。 “再不做內銷真的完了!”宋先生在城陽經營了一家100多人的服裝企業,他表示,今年的出口形式的嚴峻程度堪比2008年。他所在工廠周邊已經有小型企業關張了。但他的企業比較大,還有實力投入資金做內銷,因此還能維持開工經營。“現在是一邊做有限的外貿訂單,一方面找人做內銷,除了賣給外貿店、開設網店,我們還試著自己注冊了品牌。” 島城紡織服裝協會秘書長鄭明梅表示,經歷過2008年的金融危機,很多企業都認識到了內外銷共同發展的重要性,多數企業還都在想辦法。 那些已經早一步轉型內銷的企業則顯得游刃有余。青紡聯副總經理俞裕波告訴記者,2002年以來該公司就開始著手調整出口、內銷比例。目前已經從當年的內銷占10%,發展成現在內銷占70%。 外貿貨可能“降成色” 雖然目前島城外貿店越開越多,貨越來越多,但質量和成色與真正的出口貨有差別嗎?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市面上多數尾單還是在消化過去的庫存,質量應該能達到出口的品質。不過,如果外貿出口持續不振,那么國內銷售的外貿貨也有可能降成色。 “外貿的道理是要有外國訂單,才能有尾單。尾單就是我們說的外貿貨。”在行業內經營了多年的孫先生說,如果這波庫存消化掉以后,外貿出口訂單依然不見起色,那么剩下的尾單也會減少。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不必擔心。青島外貿城總經理于保忠認為,大的外貿廠家經過多年積累,產品的技術、質量、設計等都有內貿企業不具備的優勢。即便這些企業專門為內銷生產產品,質量也會保持自身特色,“肯定會區別于一般內銷商品。”(記者 劉文劍 攝影報道) |
上一篇:女子持鐵棍狂砸車遭男子抱走
下一篇:芝泉路部分路段27日起改為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