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捐獻造血干細胞,讓白血病患者獲得重生,對于這樣一位愛心志愿者,你一定會豎起大拇指。如果為了救同一名白血病患者,一個人兩次捐獻自己的造血干細胞,你是否會更加為之動容?昨天上午,25歲的中國海洋大學畢業生羅鍇在北京的醫院完成了210毫升的造血干細胞的采集,成為我市第一位兩次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志愿者。兩年前,他是全國第1631位造血干細胞的捐獻者,如今,他再次成為全國第2785名造血干細胞的捐獻者。 求助: QQ上聯系到愛心捐獻者 2010年的5月17日,在中國海洋大學讀書的羅鍇推遲了出國讀書的時間,成為全國第1631位造血干細胞的捐獻者,他捐獻的造血干細胞挽救了一名17歲的河北白血病患者。“真讓人想不到,這名患者的病情在兩年后又出現了反復,而可以救他的只有羅鍇。”昨天下午,青島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全國有2700多人捐獻了造血干細胞,受捐助的患者中,大概只有20例左右出現過這種情況,需要再次輸入捐助者的造血干細胞。 “我們接到患者的求助后,心里真是沒有把握,但還是努力聯系到羅鍇。”青島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介紹,他們通過羅鍇留下的QQ號與他取得聯系,得知羅鍇人還在英國的南安普頓大學念書,當得知兩年前的這名患者再次需要他時,羅鍇毫不猶豫地表示同意。“他的態度很堅決,確實出乎我們意料。”工作人員介紹。 捐獻: 5小時采集210毫升 羅鍇表示,他已經被杭州的三星公司聘用,公司原本打算在6月初安排他到韓國的總部工作,得知需要再次捐獻造血干細胞后,他和公司講明了情況,公司領導也很支持他的做法,給他重新安排了到韓國工作的時間。5月7日,羅鍇根據安排來到北京的醫院,在連續幾天注射動員劑為采集做準備后,昨天上午8時許再次捐獻造血干細胞。 “210毫升造血干細胞總共采集了5個小時。”到北京協同采血的青島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醫院的醫生、護士在得知羅鍇已經是第二次捐獻造血干細胞后,都十分欽佩,而羅鍇本人的身體情況也非常好,在整個采集過程中沒有任何不適。“我知道羅鍇又要捐獻造血干細胞后,和他在QQ上聊過幾次,說到救人時,他真是毫不猶豫。”嶗山區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王先生說。 幕后 說服父母再次捐獻 “只有我的造血干細胞能救他,我肯定得管啊。”昨天下午2時許,在羅鍇采集完畢后,記者撥通了羅鍇的手機,電話那邊的他顯得比較輕松。“這次要不救他,我上次捐的那些也白費了。”羅鍇說,得知這名白血病患者再次需要他的捐助后,第一反應就是趕緊救人,但當他把這件事和父母說了后,家人卻比他考慮得更多。 “他們主要還是擔心對身體有影響,但我上次捐獻后這兩年時間里身體特別好,連感冒、發燒都很少。”羅鍇說,自己耐心勸說家人后,父母還是同意了他的做法,而正在讀研究生的女朋友小黃也再次從湖南來到北京給他打氣。“整個過程都很順利,希望可以幫這名患者盡快恢復健康。”羅鍇說,自己準備先回貴陽的家里休息一段時間,然后回杭州上班。 “其實我和這名受捐者一直有聯系。”羅鍇告訴記者,上次捐助后對方恢復得很好,兩人通過QQ有了聯系。“這個受捐者今年19歲了,他看過我的照片,說他的樣子現在和我越來越像,而且血型也變成和我一樣的了。”羅鍇說。 對話 希望更多人捐獻 記者:受捐的患者再次需要你的造血干細胞時,有沒有和你說過? 羅鍇:他在QQ上和我提過這件事,說又需要配型。這個幾率是萬分之一,我知道后就讓他放心,我肯定會再次捐獻。 記者:你的父母擔心對你身體有影響,你自己不擔心嗎? 羅鍇:這都是對捐獻造血干細胞不了解造成的誤會,我捐獻過一次了,這兩年還不是好好的,如果身體感覺不舒服,我也沒法再次捐獻了。 記者:你現在是全國第2785名造血干細胞的捐獻者,像你這樣捐獻兩次的只有20人左右。 羅鍇:這個數字這兩年增長還比較快,但全國來看還是太少了,還有很多白血病患者需要合適的造血干細胞,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這個隊伍中吧。(記者 段海鷹 實習生 劉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