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兩個平日里在一起玩耍、非常要好的孩子,在錦繡幼兒園里卻可能因為犯錯而被保育員指示他們“互相教育”,這叫孩子和家長們情何以堪。亞心網記者張萬德攝
圖為兩個平日里在一起玩耍、非常要好的孩子,在錦繡幼兒園里卻可能因為犯錯而被保育員指示他們“互相教育”,這叫孩子和家長們情何以堪。亞心網記者張萬德攝 家住烏市七道灣南路35號錦繡家園小區的曲麗(化名)氣兒一直不順:6歲的女兒豆豆(化名)在小區的錦繡幼兒園里被另一名小朋友扇了巴掌,當她想找那個小朋友的家長時,豆豆卻說“老師說了,如果我們誰不聽話,就讓同桌扇不聽話的小朋友”。 曲麗是5月9日知道這事的,而據她所知,幼兒園大大班的孩子幾乎都有過挨同桌巴掌的經歷。記者通過其他數位家長了解也得知,該幼兒園以前就曾發生過此類事情,而每次都在園方的解釋中“過去”了。 這次事件發生后,錦繡幼兒園負責人蘇海明說,幼兒園糾正了當事的保育員(生活老師)周某的錯誤做法,并對其做出了處理。 目前,烏市水區教育局已開始對該幼兒園進行調查。 家長:一段對話牽出“掌摑事件” “我難以想像老師怎么能想出這種方式來管理孩子。”5月10日20時許,談到自己的女兒被“掌摑”一事,曲麗仍是氣憤難平。 曲麗說,5月9日18時50分,她和同小區幾位女士到錦繡幼兒園將各自的孩子接回后,在涼亭里聊天,女兒豆豆則和同班的幾名小朋友在一旁玩。這時,“今天你被扇了幾下?”“一下。”“你呢?”“我也讓扇了一下”……女兒和小朋友的這段對話傳到了她們耳中。 幾位媽媽連忙問各自的孩子是怎么回事,這才得知,在幼兒園里,如果在上課、午休或排隊時有吵鬧、推搡等“不安分”行為時,就由同桌或就近的小朋友以扇巴掌的方式來令其遵守紀律。“是我們老師這么說的。”豆豆和其他幾名小朋友異口同聲地說。 家長們還得知,和豆豆同在一個班的蕾蕾由于好動獨自坐一張課桌,在違反紀律時便要自己扇自己。 幾位家長擔心孩子說謊,又問了其他同班的孩子,結果答案相同。還有一個孩子可能因為被打耳光而受驚發燒了。 隨即,幾人趕到幼兒園質問還未下班的老師,當事老師周某認為只是讓孩子之間相互約束管理,雙方繼而爭吵起來。隨后幼兒園負責人蘇海明也趕來協調。 有小區居民說,此類事情以前也發生過。 小區住戶趙梅(化名)的孩子在該幼兒園上大班,她回憶說,在去年八九月份,因為自己的孩子先后兩次被老師打,她與老師發生爭吵,還報了警。民警對全班小朋友進行詢問后對那名老師進行了批評教育,并勒令幼兒園將此人開除。但大約兩個月后,那名老師又到該園后勤部門上班了。 家長李莉(化名)說,去年冬天,女兒蕾蕾(化名)和一名小朋友在午睡時間說話,結果被保育員責令只穿著小褲頭,光著腳站在衛生間。“孩子小,自我約束力差,罰個站我們也能理解,但這么干有些離譜吧。”李莉說。 園方:已經對當事老師進行處理 “目前,對孩子說那種話的老師已經受到處理了,而且這件事已經基本平息了。”昨天上午,當記者在錦繡幼兒園見到負責人蘇海明時,他這樣說道。 蘇海明說,此前他并不知道幼兒園有“掌摑”的情況,當天得知家長到幼兒園質問時,他立即從家返回幼兒園進行協調處理。當天雖未協調出結果,但次日,當事老師周某就隨幼兒園的相關人員到發燒的孩子家里道歉了。同時,幼兒園對周某作出了罰款100元、當著幼兒園全體教職員工及家長的面賠禮道歉等處罰決定。說著,蘇海明拿出了一份蓋有幼兒園印章的“處理決定”。 當記者提到家長們反映的此前的類似事件時,蘇海明說,幼兒園已開辦約一年半時間,目前有生源134人。以前的那些事,有些是家長把事件擴大化了,另外一些則是老師和家長在事后私下溝通協調過,他并不知情。“說到罰站,只是對孩子的一種教育方式,時間并不長,都是幾分鐘”。 “我說了和自己身份不符的話,接受處理我心甘情愿。”被幼兒園作出處理的保育員周某說,“幼兒園有明確要求,老師不能動手打孩子。但一些好動或淘氣的孩子總不能按規定去做,我就在課堂上對孩子們說‘誰要是影響你,你可以扇他的臉’。沒想到這句話,惹出了一連串的事。” 蘇海明說,保育員周某目前仍屬試用期,其實她對孩子們很好,“有些孩子都喊她‘媽媽’呢”。現實的情況是,保育員工資只有一千二三,幼師的工資也不過2000左右,教職員工流動性特別大,“如果一個班沒有老師,孩子又由誰來帶”? “每次只打一下……” 記者:你被小朋友打過臉嗎? 蕾蕾:打過。 記者:為什么被打? 蕾蕾:上課說話。 記者:被打了幾下?疼嗎? 蕾蕾:每次只打一下,不疼。 記者:誰讓小朋友打你的? 蕾蕾:老師,她說誰不守紀律同桌就扇巴掌。 記者:其他小朋友不守紀律,老師怎么說? 蕾蕾:扇。 記者:你恨老師嗎? 蕾蕾:不恨。 記者:你恨不恨扇過你巴掌的小朋友? 蕾蕾:不恨。(記者 王前喜 張萬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