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 時評】
????5月23日,被網友稱為“最美抗癌女孩”的魯若晴從青島膠南老家來到北京,在協和醫院入院治療。魯若晴的主治醫生說,如果當初沒有間斷治療,治愈的成功率超過一半。但是非常遺憾的是,若晴不想給家里增加負擔,中斷了治療,給后續治療帶來了麻煩。
????若晴:愛笑的女孩,為什么選擇放棄?????
????從5月19日起,家住青島膠南的白血病女孩魯超,在新浪以“魯若
????如此熱愛生活的一個純真女孩,為什么在面臨病魔的時候,會一度選擇放棄?為什么,她會拒絕愛心人的捐款?每一個人都為你心痛。????
????微博中透露:若晴一度放棄治療,并拒絕所有好心人的捐款,原因在于她得的是一種最嚴重的白血病,有醫生告訴她家,堅持治療下去會“人財兩空” 。在花掉了幾十萬醫療費后,若晴選擇了放棄,她不愿再給父母增加重負,也不愿愛心網友的捐助化為泡影。
????然而在今天,這些當初的判斷都發生了變化。
????協和醫院的主治醫生說:如果當初沒有間斷治療,治愈的成功率超過一半。即使現在恢復治療,仍然有信心治愈她的病。生命的頑強,在于堅持不息,若晴的堅強和對生活的熱愛,我們在微博中的字字句句全讀得到,若晴,不要放棄,網友支持你!
????至于說到醫療費,目前看來也不存在什么問題。事情發生后,許多新聞網網友也熱切建議,立刻啟動青島新聞網愛心基金,向若晴提供緊急救助。我們也深切地期望,若晴能接受網友的這一份份愛心,戰勝病魔,重新回到我們身邊來。
????媒體:在今天該怎樣面對若晴?
????魯若晴事件和此前的愛心救助事件截然不同。有媒體人士說,這件事可以寫進新聞教科書,涉及調查求證的職業準則、新聞倫理的職業操守等嚴肅問題。
????網絡傳播具有極其強大、甚至極其可怕的放大功能,它把一個女孩、一樁家事近乎透明地展現在所有人的面前,給當事人帶來的壓力是外人無從想象的。不嚴謹的報道、想當然的質疑更會嚴重傷害當事人的生命尊嚴,尤其是這樣一個面對人生磨難、從精神到身體都極度脆弱的垂危女孩。
????當來如潮水的網上關愛,夾雜著有關炒作質疑的雜音席卷而來的時候,這種傷害顯然已經形成。若晴刪去了所有的新浪微博,并留言說:
????“謝謝各位對我的關心,我能感受到大家對我的愛。但已經對我的生活造成困擾,暫時想清靜一下。謝謝。”“剛拔下針,親愛的們,關于一切好的壞的說法,我都會感恩這一切。謝謝所有人的關愛。我想我該徹底消失了。因為有你們,我是那個最幸福的姑娘。于繁華時,求淡然。”
????拒絕捐助,謝絕關注,徹底消失,若晴,這是你的意愿嗎?當一個事件已經成為全國的熱點之后,所有的媒體都知道這是新聞猛料,可是,我們應該怎么做,才算既盡了媒體關注新聞的職責,又不至于違背了若晴本人的意愿,過于打擾這樣一個急需靜養的重病女孩?
????這考驗著每一個媒體的職業準則。
????
????網友:我們該怎樣幫助若晴?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魯若晴進入大眾視野以來,這是許多網友都非常喜歡引用的一句話。
????然而,什么叫“你若安好”?如果若晴希望安靜,我們是不是應該不再喧囂?如果若晴不希望打擾,我們是不是不應該把話筒塞到她的嘴邊,把相機舉到她的面前,讓散光燈刺痛她已經視力衰退的雙眼??
????若晴,我們能怎樣幫你?
????幸好有網絡,可以傳遞我們默默的祝福。發一條留言,也是支持;寫一張卡片,也是心意。甚至,做幸福快樂的自己,關愛自己的家人朋友,再有余力,把這份對于若晴的愛,轉化給身邊需要幫助的人,救助一些同樣也很困難、急需幫助的人,那么這一份份愛心,是不是更符合若晴的心意,我們用自己心底的善意,做一些讓這個世界更加美好的事情,是不是,這一份愛心就會放大開來,溫暖我們的家園。
????網友,我們能為摯愛的若晴做些什么?
????如果她需要救助,讓我們伸出援手;如果她需要安寧,讓我們默默守候。
????若晴,讓我們品味“大愛”。
????至愛無形,至愛無聲。至愛留存于心底,摯愛傳遞于指尖。
????讓我們褒有這份內心深處的凈土,守護這片純凈的精神家園。生命;讓我們肅然起敬,愛,讓我們感受溫暖;火種,在心與手之間傳遞。
???? 若晴,你是個喜歡上網的女孩,請你記得,青島百萬網友永遠與你在一起!有如此眾多網友的關愛,你會康復的。相信那么一天,你會快樂、健康地走到我們身邊來!(陳志偉 辛梅 陳小松 卜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