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6月7日訊 去年以來,青島市文化產業在經歷“十一五”期間快速發展之后,開始尋求更理性的突破。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迎辦“十藝節”、進行藝術精品創作,打造城市文化品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等工作,成為今年文化建設的重點。日前,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剛剛走馬上任的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黨委書記、局長王紀剛接受記者采訪,對今年的文化工作形式進行了深入分析和講解。王紀剛表示,要抓住當前文化產業發
????我市文化產業發展進入結構調整時期
????“十一五”時期是我市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階段,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平均增速達到22.6%,高出同期全市生產總值增速4-5個百分點。但2011年,全市文化產業的增速卻降為20%。同期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有11個城市增速超過了20%,南京市、大連市、西安市文化產業的增速則超過了30%。有的地級市增速也在加快,比如長沙市的增速為21.9%,蘇州市更是創造了40.44%的高速。
????對此,王紀剛表示,增速放緩本身不一定是一個壞事,有時是進一步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一個必要階段?!笆晃濉睍r期,我市文化產業得到了快速增長,但也掩蓋和帶來了一個問題,這就是結構的問題。文化產業分為核心層、外圍層、相關層三個層次。我市在文化產業中,技術密集型、高端的核心層和外圍層占得比重較小,分別為16.6%和21%,而勞動密集型的低端的相關層比重較大,為62.4%。這表明,我市文化產業發展還處在以粗放式加工制造為主的階段。
????“如要繼續保持可持續的快速發展,就必須要進行文化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蓖跫o剛分析,速度放緩正是提供了調整優化結構的時機和條件。下一步,要充分利用這次機遇,加大工作力度,要有一個統一的、強有力的管理機構,出臺一套更加優惠的產業政策,扶持培育一批骨干企業,培養、引進一批文化產業的領軍人才,促進我市文化產業更優、更快、更好的發展,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高端化文化需求。
????五大工程提升公共文化服務
????從市民平時對文化活動的需求來看,最經常、最基本的就是看個電視,聽個廣播,讀書看報,進進博物館、文化館,參加點公共文化活動等等,這些通稱為公共文化服務,主要是通過政府財政投入來無償或低價提供給老百姓的,其具有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特點。近些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主要抓了以下幾方面工作,可概括為五大工程。王紀剛將五大工程做了如下介紹:
????一是文化設施提升工程。在全市組織實施一百萬平方米公共文化設施項目建設。啟動青島新文化中心項目規劃建設,組織實施市博物館和市圖書館改擴建項目,推進12區市規劃建設市民文化中心。同時,加強了街道、鄉鎮綜合文化站和社區、村文化活動室等基層文化設施建設?,F在,全市99個街道和79個鄉鎮全部建有綜合文化站(文化活動中心),1235個社區和5460個村莊建有文化活動室(中心),實現了鎮鎮有綜合文化站、村村有文化活動室。
????二是文化服務普及工程。通過實施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開展公共文化流動服務、文化大講堂、讀書節、賞書會、低票價惠民演出等文化普及傳播活動,為城鄉居民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全市46處博物館、圖書館、群眾藝術館和美術館都已免費開放。
????三是文化活動精品工程。每年舉辦青島文化大拜年、廣場周周演、“文化四季歌”和“歡樂青島大舞臺”等品牌演出活動,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形成了全市周周有演出、月月有活動、季季有高潮的局面,被文化部譽為“島城無處不飛歌”。
????四是農村文化惠民工程。在農村,通過建設農家書屋和實施“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工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為農民群眾免費送圖書、送電影,也方便了農村群眾看電視、聽廣播。
????五是文化科技創新工程。加強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和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推進“數字圖書館、數字文化館、數字博物館、數字美術館”建設,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信息化、網絡化、數字化建設水平。
????品牌之都打造文化名城
????近幾年,我市在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音樂之都”和“影視之城”影響力不斷提升。在音樂方面,先后舉辦中國國際小提琴比賽、全國青少年小提琴比賽和全國小提琴考級優秀選手大賽,每年舉辦青島音樂節、國際音樂大師班等重大音樂節慶活動。今年將舉辦第十屆全國青少年小提琴比賽和第一屆李德倫全國指揮比賽。目前,我市正在積極申創聯合國創意城市聯盟“音樂之都”。在影視方面,引進了中國電影表演學會“金鳳凰獎”落戶青島,并成功舉辦三屆“金鳳凰獎”頒獎儀式、兩屆國產電影交易會和第十屆中國國際兒童電影節。北京電影學院青島創意媒體學院和上海戲劇學院藝術學校青島分校建成并已招生。
????王紀剛認為,打造城市文化品牌與打造工業品牌不同,城市文化品牌不一定要經過像工業品牌那樣漫長的自然成長階段,完全可以跨越式發展。下一步,圍繞打造“音樂之都”、“影視之城”關鍵需要從兩個方面取得突破:一是全力引進全國乃至全球有影響力的音樂和影視方面的賽事和節會落戶青島,賽事節會的規模和高度決定著這兩個文化品牌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二是大力培育發展音樂和影視方面文化產業,這兩方面產業的集聚程度也決定著這兩個品牌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重點保護老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
????青島是一個歷史文化名城,又是一個經濟快速發展的城市,如何處理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和城市建設發展的矛盾,一直是城市建設面臨的一個歷史性問題。建筑可以復制,經濟發展模式可以模仿,唯有歷史文化,無法復制和模仿。李群書記在調研文化工作時曾指出:對于歷史文化資源,要以保護為主,保護就是貢獻,留下就是財富。
????據王紀剛介紹,近年來,我市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通過積極普查、推薦、申報,確定文物保護單位。目前,市政府公布了九批105處青島市文物保護單位。全市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30處。二是開展了第三次文物普查,新發現文物點1246處,朝連島燈塔入選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百大新發現”,八大關被評為首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小魚山歷史街區被評為第四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國家文物局在青島設立了國家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基地。三是通過集中的保護性修繕,提升了青島歷史建筑的文化價值和使用價值。如:恢復康有為故居建筑原貌,將其辟建為康有為故居紀念館,還有修復辟建的青島德國總督官邸舊址博物館、青島山炮臺教育基地、青島德國監獄舊址博物館、“駱駝祥子博物館”、青島啤酒博物館等。這些修繕保護工作,增加了城市歷史文化的厚重感和韻味。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方面,全市各級文化部門在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的基礎上,相繼建立了11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3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61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87項區(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涵蓋了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手工技藝,傳統醫藥和民俗等十大門類。我市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有:茂腔、膠州秧歌、膠東大鼓、柳腔、禿尾巴老李的傳說、嶗山民間故事、嶗山道教音樂、周戈莊上網節、徐福傳說、螳螂拳、孫臏拳共11項。
????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依靠傳承人得以世代相傳,加強傳承人保護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關鍵。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確定保護對象。開展市級代表性傳承人申報評定工作,我市目前有市級代表性傳承人17名、省級代表性傳承人7名、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3名。二是給予資金扶持,為傳承人的傳習傳承活動提供必要的資金保障。三是搭建傳習平臺,通過舉辦展覽、展示活動、在校園、社區建立傳習場所等措施,讓傳承人充分展示和傳承其精湛的技藝。
????十藝節我市將捧出文化盛宴
????一個城市的文化發展,除了有完備的文化設施,還需要有優秀的文藝作品。第十屆中國藝術節將于明年在山東舉辦,青島作為擁有獨特海洋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將在十藝節中展現自己獨特的文化魅力。王紀剛透露,第十屆藝術節期間,我市將承辦部分賽事和閉幕式晚會。屆時市民會在劇院、廣場、甚至社區欣賞到精彩的演出,包括來自全國各地的文藝精品,可以說,將享受到一次文化盛宴。
????王紀剛表示,創作生產更多優秀作品,是一個城市文化繁榮發展的重要標志。“十一五”時期,我市文藝創作取得豐碩成果。全市文藝作品共獲得國家和省以上各類獎勵1650余項,其中有5件作品榮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有4件作品、6項成果榮獲全國“群星獎”。明年我省將承辦“十藝節”,即第十屆中國藝術節,這是我國規格最高的國家級藝術盛會。藝術節要評選出兩類政府最高獎,一是專業藝術類的“文華獎”,一是群眾文化類的“群星獎”。為沖刺“文華獎”,我市現在正全力打造三臺舞臺劇,分別是舞劇《花解語》、話劇《那年夏天愛上這片?!?、京劇《田橫》。還有10件群眾文藝作品,包括舞蹈、戲劇、曲藝等,現已入圍山東省備戰“群星獎”重點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