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俑集中的第三過洞相鄰的兩個過洞,發現了封門痕跡。圖為百戲俑坑挖掘現場。
隨著對百戲俑坑發掘的深入,坑內“封門”首次顯露痕跡。雖然“封門”早已被大火燒毀,但在第一、第二兩個過洞西端,還是發現了明顯的“封門”嵌入痕跡。
百戲俑坑隨處可見火燒痕跡
6月9日,第三次兵馬俑考古發掘成果公布,在百戲俑坑第三過洞,出土了30多個陶俑,其中有28個不著上衣、不穿盔甲。尤其引人矚目的是一個無頭俑達2.2米高,腳掌奇大,要穿54碼的鞋。這些陶俑的出土驗證了之前的推斷,他們可能是象征著秦代宮廷娛樂活動的百戲俑。
去年,考古人員在對百戲俑坑進行考古發掘時發現,百戲俑坑總面積約800平方米,從南到北并列著三個過洞,東西長為40米。在這里,隨處可見火燒痕跡,其中紅色是火燒土留下的痕跡,黑色是棚木燒過后的痕跡。
據了解,第三過洞是集中發現陶俑的地方,其中橫七豎八躺著許多陶俑殘段,目前仍在陸續清理中。
坑內兩道封門已被燒毀
本周,考古人員在對第一、第二過洞進行發掘時,就在兩個過洞的西端,發現了“封門”的痕跡。“封門”是建筑需要,用來封堵過洞。百戲俑坑考古領隊張衛星告訴記者,封門其實就是由方木一層層壘起來的,過程有點像“砌磚”,最終,建成約兩米高的“封門”。目前,這兩處“封門”經焚燒后,已經看不到方木,但是一層層方木嵌入的痕跡還在。
目前所發現的秦始皇帝陵180個陪葬坑,有12個陪葬坑被大火燒過,在兵馬俑坑等陪葬坑內也發現過封門。此外,百戲俑坑與兵馬俑坑等陪葬坑一樣,都是方木構建立柱與頂部的棚木層。雖然百戲俑坑已被焚燒,但是仍能看到有木質從兩端伸入坑體形成一個門式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