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8年,英國探險家J·庫克船長在夏威夷群島見過當地居民乘獨木舟浮海時,就憑一葉扁舟沖上浪峰,又滑向浪谷……隨后,這項沖浪運動傳到歐美一些國家,一發不可收拾。1960年后傳到亞洲。這項穿梭于風口浪尖,暢行于大海之中。雖然沖浪運動在國內發展得并不快,但在青島仍有這么一群人,他們是浪尖上的舞者,是海中的精靈。
來青島后愛上沖浪
出生于深圳的阿森今年20歲,
青島沖浪多是“老外”
家住市北區的孫飛是一名青島人,而他第一次接觸沖浪也是在石老人海邊看到的。“當時看到3個老外,他們在水里玩得很開心。”孫飛說,經常玩沖浪的不出20個人,這其中還有很大一部分是老外。“這些老外也一般都是早上到海邊沖浪,玩一會兒然后再去上班。”孫飛說,沖浪在美國很流行,大家到海邊都會玩玩沖浪,但是這項運動在青島,甚至國內都還沒有流行開來,青島人到海邊幾乎都會選擇游泳。
出租沖浪板沒人上門
“我很喜歡沖浪運動,有5年的沖浪經驗,很想在青島開展這一運動。”孫飛告訴記者,青島的沖浪條件比南方要差一些,但是已經算是很好的,他認為,這里會成為沖浪天堂,所以打算在青島扎根,推廣沖浪運動。開始的時候,由于缺少資金和場所,他只能在海灘上出租沖浪板,但是生意很冷淡。有時候一整天都沒有一個客人。“市民和游客還無法接受這一運動。”孫飛說,除了石老人和流清河外,其他海面上幾乎沒有人沖浪。出租沖浪板生意冷淡,孫飛每天坐在沙灘上都會感到一絲的無奈。
“最初的困難超出我的想像。”孫飛說,困難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沖浪在青島推廣不夠,二是設備很難購買。首先面臨的是找設備的問題,在青島賣沖浪板的地方不多。“沒人沖浪,有時候一周接不到4個客人,難以為繼。”孫飛說,他原本打算開俱樂部的想法也就此作古,后來,他就轉行不再做沖浪板生意,只是當一名愛好者。
沖浪是個“技術活”
上周,記者跟隨阿森和3名沖浪愛好者來到石老人海水浴場,風浪很大,所有喜歡沖浪的人都知道,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才能順利地沖浪。“沖浪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浪,這也是最大的限制,我們每天都會查看海浪信息,只要有浪,我們就會從市區四面八方趕來玩一會兒。”阿森告訴記者,沖浪這種看上去很刺激的運動是需要極大耐心的。首先,沖浪者需要趴在板子上用雙手劃到海中央,然后就耐心等待合適的海浪——浪不能太大不能太小、不能太高不能太低。有時一等就是10多分鐘。當看到遠處巨浪滔天滾滾而來,你就馬上轉身拼命劃水,一定要趕在浪來之前把速度提上來。只有你的速度比浪快時才有希望“騎”上它,然后站立起來被它一路載到岸邊。如果你的速度比浪慢,浪就會越你而去;如果你的速度不快不慢剛好在浪落之處,那么很有可能被拍進水里。
“初學者經常會被浪卷翻到海里,有的時候還會被沖浪板撞得全身出現青一塊紫一塊的淤傷。”阿森說,這些跟沖浪帶來的樂趣比起來顯得微不足道,在青島的沖浪人都有一個愿望,就是希望沖浪運動能夠發展進來,有更多的市民能參與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