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洗浴后的溫泉廢水進行回灌,目前在即墨尚不可行。
????為了應對當前溫泉水資源日益減少的現象,當地的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實施階梯水價。雖然具體實施方案還未出臺,但現在10元 /立方米的水價已經使得不少用水大戶難以招架,而眾多私營洗浴場所卻因不在水價的約束之列而無需考慮用水成本。除此之外,還有當地溫泉水開采單位的合法性問題。
????一方面,是漸成規模的溫泉產業,另一方面,是日益匱乏的溫泉資源
????資源
????井越挖越深,水越來越少
????2000年青島地質工程勘察院對溫泉地熱勘察成果表明,允許合理的開采量為每日1800立方米左右。據了解,溫泉鎮政府等相關部門找來專業機構對溫泉地熱資源的地質勘查也發現,目前即墨溫泉地下水位呈逐年下降趨勢,用水高峰時(春節前后、枯水期)水位已經下降到82米,而在2010年水位是75米。同時,根據今年春節時監測的數據,現有用水項目日高峰用水量達到了1900立方米,加上村民私采,水量超過了允許開采的1800立方米。
????對于上述情況,孫國華并不驚訝。他甚至大膽揣測說,現在溫泉鎮每天用水量高達2000立方米。
????從2008年2月到2009年2月,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員劉焱光曾帶領團隊對即墨溫泉展開了為期1年的水質變化觀測。當時,在即墨溫泉地熱資源核心區內,有超過6口深井在持續開采,正常利用的是4口,井深為120~245米。劉焱光選取了東溫泉村溫泉浴池地熱井和工人療養院地熱井這兩個開采深度不同的地熱井,基本按照每周一次的頻率,分別從兩口地熱井中抽取水樣。
????觀測結果顯示,2009年這兩個地熱井的地下水位與2008年同期相比有5~6米的下降,“似乎表明2009年該地區地熱資源的開采量與過去的一年相比又增加了很多。”
????“本世紀初曾有人估算其年開采總量約20多萬立方米,現在的數據要遠遠大于此。”劉焱光介紹,地熱水的強開采期一般在11月至翌年的4月,其月均開采量為弱開采期的3倍。近年來,在溫泉核心開采區及其周邊已經形成為數眾多的地熱開采井群。伴隨著開采量的劇增,地熱水供需矛盾、環境問題等日益突出,特別是在冬季強開采期,區域地下水位下降幅度很大。
????“水位是慢慢下降的一個過程。剛開始還在涌,之后就是平的,然后水位越降越低,井也越打越深。”孫國華說,現在的情況來看,一般到40多米才能見到水,打井的話一般就要打到165米左右,到了冬天特別是年底用水高峰的時候,很多個體戶的井都只打到60米~80米,井就沒有水了。
????青島溫泉地熱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藍孝臻告訴記者,現在的溫泉水位在地下五六十米,冬天會更低。
????身份
????沒有一家有采礦許可證
????根據中編辦1998年下發的《關于地熱水礦泉水管理職責分工問題的通知》規定,目前與溫泉水取用相關的行政許可主要涉及取水許可證和采礦許可證,兩證齊全的用戶可以合法開采溫泉資源。
????記者從即墨市國土資源局礦產資源管理辦公室了解到,即墨市并沒有一家溫泉開發企業擁有溫泉水的采礦許可證。
????負責溫泉鎮地熱水開采的青島溫泉地熱開發有限公司也并未取得采礦許可證,其總經理藍孝臻表示正在辦理之中,而該公司為當地用水企業供應溫泉水已達一年半時間。
????在青島溫泉地熱開發有限公司供水之前,為數眾多的溫泉度假村和酒店都是在無證開采地熱水。而現在,依然有20多家私營洗浴場所在違法開采。
????這種現象,并不僅見于即墨。在業內,無證開采幾乎是一個潛規則。
????根據《南方周末》公布的數據,廣東礦產資源管理處發放了采礦許可證的溫泉單位為60家,而實際上廣東有102家溫泉單位。浙江也是如此,地質環境處發證 4家,實際溫泉單位數量為18家。
????這其實是由現行的管理體制造成的。一般而言,取水許可證由縣級政府辦理,但是《礦產資源法》規定采礦許可證又只能在省級國土資源廳辦理。
????華南師范大學講師李鵬曾撰文指出,這造成與溫泉水權相關的管理權分別由省級政府和縣級政府分頭把持,其結果就是造成溫泉水權管理的混亂局面。“省級政府雖然持有礦業權的出讓權,但溫泉水開采的監督職能還是由縣級政府完成,縣級政府在管理溫泉水權時沒有礦業權的審批權,導致管理過程中必須與省級政府進行協調,降低了行政效率。”
????憂慮
????城市化催生“盲溫泉”
????在即墨溫泉諸多的宣傳材料中,“中國唯一的海水溫泉”被大張旗鼓地提起。在鴻源御都溫泉度假村的宣傳單頁中,“中國唯一的一處溴鹽海水溫泉”出現在封面的顯要位置,即墨市旅游局印發的宣傳本也介紹即墨溫泉是“國內唯一、世界罕見的海水溴鹽溫泉”。
????“我們的溫泉是由鰲山灣的海水下滲到地下而形成的,與內陸的溫泉不一樣,內陸是大氣降水滲透到地下形成的。”港中旅海泉灣度假區溫泉部經理谷正向記者介紹道。
????但中國海洋大學教授欒光忠認為,即墨溫泉并不能被稱為是海水溫泉,只能是“可能混入了部分海水的溫泉”。“溫泉要涌出地表,水源的平面必須高于溫泉噴出的平面。海平面肯定低于陸平面,怎么能夠成為溫泉的水源?”欒光忠告訴記者,即使是威海、煙臺等地緊鄰海邊的溫泉在嚴格意義上都不能算是海水溫泉。
????劉焱光通過對溫泉水進行氫氧同位素分析認定,即墨溫泉地熱水的水體應主要來源于大氣降水,屬循環型地下熱水類型,與鄰近海水關系不大。“即墨溫泉地熱水中的化學成分,特別是鹽分,是與‘熱水’在循環過程中通過對圍巖溶濾作用和脫碳酸作用的水巖作用有關,而并未與海水相通所形成。”
????負責溫泉鎮地熱水開采的青島溫泉地熱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藍孝臻亦指出,與一般溫泉相比,即墨溫泉的礦化度很高,具有較高的醫療價值。但此前多家媒體報道即墨溫泉為海水轉化成了熱的溫泉水,并不嚴謹。
????既然即墨溫泉的主要補給水源并非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海洋水,隨之而來的隱憂是,即墨溫泉會不會消失呢?
????近些年,欒光忠一直在做盲溫泉的研究,盲溫泉指的就是已經消失的溫泉。雖然到目前為止,他并沒有聽說過溫泉因為過度開發而導致其消失的先例。但因為城市化的推進而使溫泉消失的,卻已有案例。
????欒光忠查閱資料得知,以前老青島的康家莊(今市圖書館附近)就曾經有過溫泉,但現在早已消失。“溫泉即使消失了,也會留下一些痕跡,如一些礦物之類的標識物。”他曾經去找過該溫泉的標識物,但沒有找到。
????欒光忠介紹,與溫泉補給相關的是大氣降水的入滲、徑流和排泄系統。“但是在城市化的過程中,原來自然裸露的土地變成了水泥、瀝青覆蓋的地面,這會嚴重影響地下水的入滲。這樣一來,如果沒有了大氣降水的入滲,溫泉得不到水源補充,自然就會慢慢消失,成為‘盲溫泉’。”
????思路
????洗浴用水回灌尚不可行
????在溫泉如何保護性開發上,是一個全國性難題。有專家表示,發展溫泉經濟必須形成行業發展的整體優勢,設立行業準入門檻,提高開發品質。在這一點上,即墨的本地進展并不理想。
????目前,要讓地下熱水得以可持續利用,最好的辦法是“回灌”,即將用過的地熱尾水或其他合適的水及時回灌到地下進行補充。
????資料顯示,回灌已經在美國、新西蘭等十多個國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成為世界范圍內數十個重要的地熱田生產運行中的一項日常工作。在國內,北京、天津的地熱回灌也已經有了良好的開端。
????今年6月,山東省首個淺層地熱回灌試點項目在德州市平原縣桃園街道辦事處魏莊社區啟動。該項目先打回灌井、再打出水井。出水井的熱水將作為熱源輸送至魏莊社區15棟居民樓404戶住戶家中,以用于冬季取暖。經高壓處理后將熱水回灌至地下,形成地熱循環利用的良性局面,將有效避免資源浪費及環境污染問題。
????另外東營市等地亦對回灌措施給予鼓勵,其地熱管理辦法中規定“采取回灌措施處理地熱棄水的,可以減免地熱資源補償費。”在2005年發布的《即墨市地熱水資源管理規定》中也明確規定:在開發利用地熱水資源過程中,溫泉地熱水管理辦公室應當及時進行回灌補源。
????接受記者采訪時,藍孝臻表示,當初他們也曾經考慮過對即墨溫泉進行地熱回灌,并特意到北京、天津等地進行考察,還請了有關專家論證,但最后卻發現即墨溫泉并不具備地熱回灌的條件。
????“現在國內進行的地熱回灌都是取暖用水的回灌,這些水在封閉的管道里運行,幾乎不受污染,所以可以安全灌入地下。”藍孝臻告訴記者,如果是洗浴后的溫泉廢水回灌的話,會對地熱水資源造成污染。而對這些溫泉廢水進行污水處理,成本又太高。如果用普通涼水回灌的話,會對溫泉造成降溫,而且會稀釋溫泉中的礦物質,降低溫泉水的功效。按照藍孝臻的說法,對于即墨溫泉,實行地熱回灌并不現實。
????記者注意到,現在德州正在進行的試點,也是取暖用水的回灌。
????北京小湯山溫泉的地熱回灌被諸多業內人士看作是目前國內地熱回灌做的最好的一個項目,記者從參與了北京市小湯山地熱田地熱回灌綜合研究的北京市地質工程勘察院地熱工程研究所了解到,小湯山的地熱回灌也是利用的取暖用水。目前對溫泉洗浴用水的回灌幾乎不可能。
????中國地質大學水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博士劉久榮曾撰文指出,目前的回灌技術還面臨著諸多問題。“如果回灌井的位置不當可能引起熱儲的冷卻,降低開采井的出水溫度或產汽量;如果采用的回灌工藝存在問題,回灌井的回灌能力可能逐漸降低,甚至最后喪失回灌能力。”因此,地熱回灌是一項非常復雜的技術,在大規模回灌之前需要進行回灌試驗。
????前景
????階梯水價能否成為救命稻草?
????對于即墨溫泉所面臨的諸多問題,即墨市政府早有行動。早在2008年,即墨市政府就開始籌備青島溫泉地熱開發有限公司,對溫泉鎮原有地熱井及管網進行評估收購,由青島溫泉地熱開發有限公司建立供水車間,對用熱企業實行統一供水,并核定用水指標,以確保溫泉地熱水得到保護性開發。據該公司總經理藍孝臻介紹,地熱公司對各用水大戶采取了計量水價模式,每個單位都安裝了水量表,每立方米10元。此制度已實行了一年半左右。但現實仍不樂觀。
????當地一家不愿具名的溫泉酒店經理向記者表示,現在10元/立方米的水價已經使許多企業難以承受。“因為用水量巨大,有幾家溫泉開發企業已經開始用加熱的自來水來節約成本了。”他告訴記者,把自來水加上鹽之后,加熱后的效果跟當地溫泉水非常相似,普通人根本分不清。
????這位酒店經理也指出,溫泉水的保溫也是個問題。“溫泉水一般從地下抽出來會放在儲水的容器里儲藏,再通過地下管道輸往各用水單位,而該容器并無保溫設施。夏天還好說,如果冬天的話,很容易就涼了,而長途的輸送也會使溫泉水降溫。”
????港中旅海泉灣度假區溫泉部經理谷正也感慨說,溫泉水輸送到該景區的溫度是65℃。“中間有8公里的路程,我們有時候還要二次加熱。”谷正亦表示,之前他們曾經考慮過溫泉水二次利用。“我們測算過成本,每立方米為7元多,比買水便宜近3元。”
????對于上述問題,藍孝臻回應稱,保溫問題并不存在,因為現在溫泉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根本不存在存放的問題。“即使水輸送到距離最遠的港中旅海泉灣度假區,溫度也絕不對低于70℃。”
????而現在,位于東溫泉村的20多家私營洗浴場所全部都是自己打井取水,并不需要交錢買青島溫泉地熱開發有限公司的溫泉水。如果不改變這種現狀,階梯水價政策對它們沒有任何影響,它們根本無需考慮節約用水。“我們在這里拼命節約,而他們卻不用花一分錢在肆無忌憚地浪費,我們覺得不公平。”一位溫泉度假村的員工向記者如此抱怨。